一開始,馬女士還有些難受和不解:明明受傷害的是兒子和自己,為什么還要受到網友指責?但如今,對于那些非議,她變得淡然,“那些陌生人的評論,本來就不屬于我的生活?!? 4月5日下午,四川遂寧城區(qū),馬女士帶著5歲的兒子在小區(qū)外散步。突然,走在身后的兒子掉進了路邊窨井。由于井深兩三米,馬女士向周圍求助,兒子最終成功獲救,還好沒有受傷。 在她等待救援的過程中,她拍了一段現場視頻,當晚發(fā)布在網上。視頻里的鏡頭對著窨井里的兒子,馬女士在一旁說:“這個一定要投訴一下,怎么做的事情嘛,萬一出了人命怎么辦?” 發(fā)布這段視頻,馬女士一方面自責當時疏忽了,另一方面感到氣憤,她認為相關部門對于安全隱患處理不當。同時,她也想提醒網友注意安全。 網友對此表達了關切,當地街辦工作人員也在了解此事后,與她取得了聯系,表達歉意后落實了整改,缺失的窨井蓋被重新安裝上。 事情原本就這樣過去了,但視頻還在繼續(xù)轉發(fā)傳播,有的網友開始批評她作為母親失職,甚至還有網友批評她5歲的兒子是“熊孩子”,“不調皮就不會出這事”…… 在兒子獲救之后,讓馬女士沒想到的是,母子倆竟然陷入了另一場“風暴”之中。 母子散步 兒子不慎掉入路邊窨井 28歲的馬女士在四川遂寧城區(qū)一家美容院上班,丈夫在成都工作,平時孩子主要由爺爺奶奶照顧。每天下班后,她會抽時間陪兒子。 4月5日下午,她帶兒子出門散步,計劃繞小區(qū)走一圈。那是一條母子倆經常走的路,只是以前他們大多時候走的是街道另一邊。 一路上,兒子蹦蹦跳跳,一會在前,一會在后,沒想到意外發(fā)生了。 當時,兒子正好走在馬女士的身后,只隔兩三步的距離。突然,她聽到“咚”的一聲,一回頭,兒子不見了,只看到路邊一個沒有蓋子的窨井……馬女士一步跨過去,看到兒子跌落在了井里。當時,井底有些積水,兒子站在井底,腳下還踩著一個塑料盆,雖然沒哭,但看上去嚇懵了。 她問兒子摔到哪里沒有,兒子回答“沒有”。 這個窨井有兩三米深,馬女士趴下來也夠不著兒子,于是趕緊跑到小區(qū)門口向保安求助,但保安沒有施救工具。附近有一個城管執(zhí)法點,她又跑過去求助,然后回到事發(fā)現場陪伴兒子,等待救援。 在這個過程中,她緊張而焦急地拍下了一段7秒鐘的視頻,“一定要投訴一下……好端端的,路邊怎么就冒出了一個洞?!? 4月13日,馬女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她路過的時候,并沒有看到路邊的窨井,事后從兒子口中得知,那個窨井當時用一個塑料盆罩著,兒子出于好奇踩到了盆上,隨之墜井。 當天,城管趕來救援,也沒有合適的工具,情急之下,大家借用一位大爺的遛狗繩,讓兒子坐在繩帶上,才把兒子救了上來。之后,馬女士仔細檢查發(fā)現,兒子除了手臂有點擦傷,沒有其他傷痕,于是趕緊帶著兒子回家了。 有網友認為“母親失職”“孩子太調皮” 在事發(fā)現場,馬女士向參與救援的城管反映,要及時裝上窨井蓋,排除安全隱患。她不知道窨井蓋在哪,也不知道那個塑料盆是誰放上去的。 當天晚上,馬女士回到事發(fā)現場,看到窨井依然沒有井蓋,只是多了兩根樹枝放在井口。她撥打了12345,又把那段自己拍攝的視頻發(fā)布在自己的抖音賬號上,希望有關部門引起重視,并提醒附近家長注意這個窨井的風險。 4月6日上午,一位當地街道辦工作人員聯系上她,核實了解當時的情況以及事發(fā)地點,并稱“馬上解決”。她很關注這件事,當晚又去現場看了看,發(fā)現缺失的窨井蓋已經重新安裝上了。 接下來的兩天,她的抖音賬號那段視頻下面有了兩百多條評論,很多網友表達了關切,她還回復了一些,并表示孩子沒事,窨井蓋也安好了。 然而,讓她始料未及的是,有網友開始指責她沒有盡到母親的責任,“孩子掉進窨井了,還要先拍一段視頻”,還有網友指責她5歲的兒子是“熊孩子”,“如果不調皮就沒這事發(fā)生”“明明蓋著盆,為什么還要往上面踩”“別個都給蓋到起的,你非要去踩,還要投訴別個”…… 視頻被進一步廣泛轉發(fā)和傳播,有的自媒體轉發(fā)相關視頻稱“水井沒井蓋,用盆覆蓋,孩子路過掉進井里”,該視頻有1.6萬點贊,評論達一千多條,然而網友的聲音也愈加“刺耳”。馬女士看到后“心里很不好受”,雖然自己確有疏忽,但明明是兒子和自己受到了傷害,路邊窨井的安全隱患沒有及時解決,怎么就變成了自己的過錯呢? 她不知道如何應對這些網友,也無法一一解釋,“感覺不是滋味”。讓她更沒想到的是,這件事情怎么一下子就突然發(fā)酵了,她和兒子一時身處輿論漩渦中。 紅星新聞記者看到,馬女士的抖音賬號僅有幾百個粉絲,平常拍的都是一些生活日常,大部分是陪伴兒子的視頻。她的生活原本很平靜,以前也從未引發(fā)那么多網友關注。 “指責我還好點,說孩子調皮,我更難接受?!彼J為,有些網友的聲音,對5歲的兒子顯得過于苛刻了, “哪個孩子不調皮?好奇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他只是去踩了一下放在路上的塑料盆,怎么會預料到有危險……” ?、?自責和反省 “如果孩子真出了事,無法原諒自己” 事后,丈夫安慰她,不要在意網友的評論,但丈夫還是在評論區(qū)幫妻子作解釋,“當時已在等人來救援,順便拍了一個視頻?!? 為了開導馬女士,丈夫還略帶玩笑地說,幸好是你帶著孩子出去的,要是爺爺奶奶帶孩子出去掉窨井里了,你還不是也要怪他們沒帶好孩子。對此,馬女士說,平心而論,如果那天要是公公婆婆帶孩子出了這事,她確實會責怪他們。 事發(fā)當時,她打電話告訴母親兒子掉到了窨井里,母親的第一反應也是說“你咋帶的孩子,一路(起)出去,還要把孩子掉到窨井里”…… 馬女士當時覺得有些委屈,但更多的是自責和后怕。萬一孩子真的摔傷了,她也無法原諒自己,認為自己沒有盡到一個母親保護好孩子的責任。 事發(fā)后,她教育兒子以后不要再去踩窨井蓋,要有安全意識,孩子使勁點頭。她更擔心孩子因此受到驚嚇會有心理創(chuàng)傷,一再向兒子解釋,那是媽媽的錯。后來,再出門散步時,兒子看到窨井蓋都繞著走,離得遠遠的。她回想起那天兒子站在窨井里嚇懵的神情,更是心疼不已。她說兒子很勇敢,當時不哭不鬧,只是自己去找人幫忙時,她聽到兒子在井下使勁喊媽媽,像要哭出來了。 “就這么一個孩子,一家人都以他為中心?!瘪R女士說,自己和丈夫的心思全在孩子身上,就想保護好他,照顧好他。 ?、?面對“網暴” “那些陌生人的評論不屬于我的生活” 4月13日,事發(fā)已過去一周多,網上那些非議的聲音依然還有,但馬女士說,自己已不再關心,“不去看,就跟我沒有關系了。那些陌生人的評論,本來就不屬于我的生活。” 她甚至試圖去理解那些“尖銳”的聲音,認為指責“母親失職”的網友,應該是當了父母的人。因為這與她的自責如出一轍,要是孩子真出了什么事,會難以原諒自己。 “而那些批評‘熊孩子’的網友,大概是還沒當父母的年輕人。”她說,他們不理解孩子,所以會有成見。 現在,每天早上,馬女士給孩子做了早餐就趕去上班,公公婆婆負責送孩子上幼兒園。如果不是夜班,她會盡快往家趕,只想第一時間見到兒子。 “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最重要的是孩子沒有受傷?!?月13日晚上,馬女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生活恢復了平靜,兒子這次遇險,對她來說是一次教訓,以后一定會更加謹慎小心。對于兒子來說,可能受到了一定的驚嚇,但應該也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 她對發(fā)布那段視頻不覺得后悔,雖然一度給她帶來了極大的困擾,但是她說,在那種情況下,她必須理直氣壯地去保護孩子,包括讓相關部門引起重視,盡量避免類似危險的事情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