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是值得深究的一個問題,有些人對孩子是溺愛,有些人對孩子是寵愛,不管是哪種愛都建立在父母對孩子的關(guān)愛之上,只是哄孩子也要講究方式方法,過了就會適得其反,在生活中爸爸媽媽答應(yīng)孩子的事,總會因?yàn)楦鞣N原因一推再推,這種言而無信的說話方式也會對孩子造成影響,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如果父母自己都不遵守承諾,孩子長大了也不知道承諾這兩個字有著怎樣的含義。 小時候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說什么就是什么,失信于孩子想讓孩子再一次相信需要很長時間,這樣父母在孩子心中偉岸的形象就會崩塌,父母跟孩子吵架了,孩子或許會說你上次答應(yīng)我的事也沒有做到,憑什么讓我相信你?這樣看來答應(yīng)孩子的事最好要做到,如果做不到的話也要給孩子一個合理的解釋,這樣才能讓孩子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小時候孩子不會說話,只能用哭和笑來表達(dá)內(nèi)心的情緒,長大之后孩子就會對外界充滿好奇,也會問千奇百怪的問題,就像十萬個為什么一樣,最常見的就是媽媽我是怎么生出來的呢,這個時候母親一般都會回答,等你長大了就知道了,孩子對外界總是充滿了求知欲,家長這樣模棱兩可的回答,只會阻止孩子探索的欲望,既然都不知道這個答案,那就一起去學(xué)習(xí),也能跟孩子更好的交流感情,孩子的任何問題,家長都要認(rèn)真回答,不要隨便敷衍。 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總會說,你再這樣媽媽就不喜歡你了,這個時候孩子會越哭越兇,對于家長的威脅孩子也會產(chǎn)生害怕的情緒,尤其是不要你了這句話,對孩子影響非常大,這會讓孩子從小形成自卑敏感的性格,三歲左右的孩子非常討人嫌,父母越不讓他做的事,他越想做,拿著彩筆在墻上亂寫亂畫,每個家庭都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這個時候父母就會說,你不要這樣做,好好的墻被你涂成什么樣子了?在父母的阻礙下,孩子的興趣愛好就不能完全的展現(xiàn)出來。 三歲到六歲是孩子探索求知欲的重要過程,這個時候他什么都想試一試,也會把家里弄的亂七八糟,只是因?yàn)樗麑ν饨绯錆M了好奇心,不知道這些東西到底用來干什么,家長對于孩子這種做法非常反感,上了一天的班,回到家看到滿地狼藉,脾氣接著就上來了,這只是在限制孩子興趣愛好的發(fā)展,孩子對家長的脾氣也會顯得無所適從,家長都喜歡聽話懂事的孩子,只是這樣的孩子卻沒有什么感興趣的東西,也失去了探索外界的機(jī)會。 聽話懂事說白了就是沒有主見,這樣的孩子離了父母什么也不是,養(yǎng)出一個沒有主見的孩子,也是父母教育的失敗,有些家長告訴孩子這不能做那不能做,只是為了保護(hù)孩子的安全,過度的保護(hù)也會限制孩子的成長,小的時候孩子或許是父母的附屬品,長大之后他就是一個獨(dú)立的人了,不可能一直活在父母的陰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