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熙熙攘攘的游樂場,4歲的歡歡跟著一個小姐姐從滾筒滑梯爬到太空艙,又從蹦蹦床滑到氣墊床……等小姐姐走后,歡歡才發(fā)現(xiàn)自己找不到媽媽了…… ○ 傍晚,5歲的萌萌獨自在小區(qū)里玩耍,一個陌生的男人熱情地湊過來和萌萌搭話,還送給她一支漂亮的小水槍。幾分鐘后萌萌就和“叔叔”混熟了,這時,“叔叔”要帶萌萌去吃肯德基…… 也許您會說,我每天都緊緊地看著我家孩子,絕對不會讓他遇到以上這些狀況。但是,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從進入幼兒園開始,孩子的活動范圍就在不斷地擴大,而周邊環(huán)境中卻存在著許多不安全的因素,尤其是在父母有疏忽的時候,一些平常的不經(jīng)意的舉動,都可能對孩子造成意外傷害。這些意外不僅會傷害到孩子的身體,也可能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大人們?yōu)榱吮苊夂⒆邮艿讲淮_定的傷害,往往對孩子管頭管腳、束縛他們的行動。在幼兒園里,教師常常會提醒孩子不要跑、不要鬧;在家里父母也不許孩子碰這兒碰那兒,不許和小伙伴獨自外出玩耍。 其實,“千般照顧,不如自護”。父母和教師不僅要時時保護孩子的生命安全,更重要的是要對孩子進行初步的安全指導、教育,提高孩子保護自己的能力,讓孩子面對一些未知的危險或者突發(fā)狀況,能夠知道應該“怎么辦”。 我們父母們預設了幾個會對孩子產生威脅的場景,爸爸媽媽們可以拿這些問題考考您的孩子,問問他會怎么做,并將正確的處理方法告訴他。 第一個場景:如果和媽媽一起去商場買東西,突然找不到媽媽了,怎么辦?和爸爸一起去公園玩,突然發(fā)現(xiàn)爸爸不見了,怎么辦? 為了防止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時孩子驚慌失措,父母一定要做好預先的準備工作:通過各種方法訓練孩子,記住爸媽的姓名、電話、家庭住址等信息,告訴孩子萬一不小心走丟,找不到爸爸媽媽時,一定要冷靜對待,留在原地等家人來尋找,或者去服務臺請工作人員廣播,而不是茫然大哭,束手無策。 第二個場景:如果媽媽沒在你身邊,你一個人在小區(qū)里玩,有人要給你東西吃,你吃嗎?如果有人向你問路,并要你帶路,你要怎么辦呢? 父母一定要注意告訴孩子,在復雜的社會中學會識別壞人,避免自身傷害。不要隨便接受陌生人的禮物和食品;不要輕易聽信陌生人的話;不要讓陌生人隨便接觸自己的身體。要告訴孩子,當遇到危險和困難的時候,應尋求警察叔叔的幫助或者勇敢沉著地應對自救。 第三個場景:在馬路邊,人行道上的交通燈馬上就要變成紅色了,但是馬路對面要乘坐的公交車已經(jīng)快到站,這個時候,你要怎么辦呢? 父母在帶孩子過馬路的時候,不僅要以身作則遵守交通規(guī)則,還要教孩子認識交通信號燈,了解基本的交通規(guī)則。讓孩子知道并做到綠燈時才能行走,絕不要貪圖一時的快捷、便利,提醒孩子在馬路旁行走時要專心,不打鬧、追逐,更不能到馬路上玩耍,這樣會影響行走時的安全,容易發(fā)生交通意外。 著名作家龍應臺女士說過,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漸行漸遠。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意外情況遠遠不止以上列舉的這些,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災難哪一個先來,也總有陪伴不了孩子的時候,所以從小不僅要給他們足夠的愛和關心,還要把保護自己的能力教給他們。 如果父母能允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給予孩子在危險中自我鍛煉的機會,培養(yǎng)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那么當危險、困難到來時,孩子就不會一味地指望父母、他人,而是想方設法的自救自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