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記得在《養(yǎng)育男孩》一書中曾讀到過這樣一句話: “允許孩子每個學期都有完完全全屬于自己的‘健康的一天’——這一天,他不必去學校,但并不是因為生病而不去,而是這一天是純粹屬于孩子的一天?!? 對此,我深表認同。 之所以把這句話放在文章的開頭,是希望每一位點開文章的讀者都能讀到它,那么,就算是不再繼續(xù)看之后的內(nèi)容,我也會深感欣慰,因為這句話正是我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理念。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對待他們沒有那么多要求,所以,大多數(shù)孩子在入學之前都是非??鞓返?。 但是,當他們開始有了學業(yè)任務之后,畫風就突變了。 我們對待孩子變得越來越嚴厲、越來越苛刻、越來越挑剔,越來越愛和別的孩子比較,越來越習慣對孩子表達不滿,孩子的快樂也變得越來越少。 我們怎么可能給到他們“健康的一天”呢? 這樣不是會跟不上老師的進度,落下許多課程和作業(yè)嗎?每天都去學校還不一定能學好呢?怎么可以休息一天呢? 我們陷入了內(nèi)卷和雞娃的雙重漩渦中,和孩子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彼此都不快樂。 02 然而,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對待他們是多么地寬容??! 我現(xiàn)在偶爾會翻到一些我家兒子小時候,我寫過的一些文字,那些充滿溫馨與童趣的畫面依然讓我動容,我想,那也是我們曾經(jīng)給到過彼此的最好的滋養(yǎng)吧! 畫面一: 車子在高速路上飛速行駛,外面下著極大的雨,車窗前一片混沌,能見度很低,我開了車燈,又開了雙閃…… 我瞟了一眼后視鏡,透過它,我看到了兒子胖胖的兩只小腳丫高高地舉起,腳腕、腳趾在不停地動來動去,可愛極了,他正舒服地躺在后座上,脫掉了鞋子,擺弄著他的身體,盡可能讓自己舒服,還在捧一本書偷偷地讀。 盡管我不允許他在車上讀書,但是,這一次我沒有說什么,而是微微地笑了,笑得很甜。 我笑,是為著他能夠把自己照顧得很好,安頓得妥妥的,一個人悄悄地,不打擾媽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盡可能享受生活的美好。 這正是我所希望看到的,我希望他長大后,是一個幸福的人,可以學會善待自己,享受生活的美好。就像此刻,盡管外面狂風暴雨,卻無法擾亂我們內(nèi)心的寧靜…… 畫面二: 我常常不允許兒子看電子產(chǎn)品,或者會規(guī)定非常有限的時間,他就會趁我不在家的時候偷偷看ipad,等我到家的時候,他又偷偷地把ipad藏在被子底下,以為可以騙得過我。 而我雖然可以猜到他會在我不在家的時候偷偷看,會藏在被子底下,卻從來都裝作不知道。 因為我知道對于孩子來說,背著父母干一些壞事情,是有著極大樂趣的,所以,不忍心破壞他的這一份難得的樂趣。 畫面三: 小小的兒子有的時候會趁我不注意,偷偷到廚房拿零食吃,因為我對于他吃零食也有非常嚴格的限制,所以,他對于自己偶爾成功獲得的戰(zhàn)利品,一定很享受。 這種時候,我大多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我竊喜我發(fā)現(xiàn)卻不拆穿。我不知道他是否能夠看穿媽媽的鬼把戲,反正我們彼此心照不宣。 如果可以,我們或許都希望這些母慈子孝的畫風會一直持續(xù)下去吧。 但是,孩子總會長大,會有了更多的責任需要承擔,我們不能再像對待小孩子那樣對待他們了。 于是,我們換了另一副面孔。 03 雖然孩子長大后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但一味地強調(diào)規(guī)則,定然有失偏頗,如果力度太大,甚至有可能把孩子逼入絕境。 原則性的事情是不能隨意妥協(xié),但一味地盲從原則,而忽視的人性,可能是為人父母更大的失誤。 人性都是一體兩面的,每個人都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壞”的一面,如果“壞”的一面沒有機會釋放,而是被壓制或隱藏了起來,就會像是埋下了一顆不定時炸彈。 因為“壞”的部分不可能憑空消失,而是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暗自滋長,等到某一天,它長到足夠強大足夠有力量了,就會突然爆發(fā)出來,給我們一個措手不及。 比如,有的孩子因為平時繃得太緊,而在某一天突然就不想去學校了,或者做出其他一些破壞性的行為來對抗學習。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需要一些彈性,孩子的課業(yè)壓力已經(jīng)很大了,我們要做的不是給他們施加更大的壓力,而是幫他們學會釋放壓力。 如果我們變被動為主動,提前給到孩子“健康的一天”,那么,孩子身上“好”與“壞”的部分就得到了平衡,他的學校生活就會愉快很多,也就不大可能會出現(xiàn)厭學情緒了。 希望我們對待孩子既嚴厲又寬容,這也許是我們能夠給到孩子的最好的托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