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家們曾在一所小學里做了一次調查,其中有八成以上參與調查的女孩父母對自己的教女情況充滿了信心: 比較了解女兒的個性、女兒有不高興的事會告訴自己、知道女兒的好朋友是誰、知道女兒愛看的書籍是什么…… 但教育家們則表示,很大一部分家長自認為放下了父母的“架子”,與孩子之間的關系融洽,但實際上他們卻并沒得到孩子充分的信任。 一個三年級的小女孩說出了孩子們的心聲: “爸爸媽媽是時常與我溝通,但他們的溝通內容僅限于“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之類的話題,他們與我溝通的目的性也太強了。 “還有,我不喜歡爸媽媽總是拿我與別的孩子做比較,什么某某同事的孩子考上了清華、北大;誰誰又特別聽話懂事……一聽到這樣的話題我就煩?!? 一般來說,上小學的女孩子基本上已經懂事了。如果家長與她談話時,常常帶有很強的功利性、總拿她與別的孩子做比較等等,這樣不僅對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毫無益處,還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 那么,父母究竟怎樣做,才能真正走進女兒的心靈,和她成為朋友呢? 方法一:建立溝通渠道,隨時把握孩子的心理 父母要想與女兒交朋友,首先必須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心里在想什么。但是,孩子的心理雖然不是深不可測,但很多家長常常也是琢磨不透。 家長如何才能準確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呢? 一位女孩的爸爸給我們分享了他的經驗: 在我們家,有一個“親情寶盒”,俗稱“意見箱”。與女兒之間出現(xiàn)溝通障礙時,我們都是靠它來解決問題的。 有一次,女兒突然不開心了,我很納悶,問她也不說,就寫了個紙條丟進“親情盒”里:“爸爸怎么惹你不高興了,能給爸爸說嗎?” 一會兒,女兒也丟紙條進去了:“你叫我寫字,說這個沒寫好,那個也沒寫好,還說我笨?!? 有時,女孩子的心理父母是很難把握的,就算是父母開口問她,她也不一定愿意說出來。這時,“親情盒”便成了父母與女兒之間的溝通橋梁。 當然,當女兒慢慢長大后,家長還可以用與孩子交換看日記的形式來解決,把自己不明白的事情寫在日記里,同時也要求孩子用日記來回答。這樣,父母、孩子的心理、想法都白紙黑字地呈現(xiàn)在日記上,那父母與孩子之間有效地溝通,進而成為好朋友,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方法二:與你的女兒無話不談(男孩有不同的辦法) 和女兒做朋友,就要隨時與她保持暢通的溝通關系,不要因為她的話題是你不能接受的、不能理解的,就拒絕交談或毫無顧忌地駁斥。 只有父母能夠做到與孩子平等對話、無話不談,才能真正走進她的內心世界,引導她的思想漸漸步入正軌。 一位睿智的母親,在這方面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一天晚飯后,女兒問我:“媽媽,假如愛情和事業(yè)只能選擇一個,你選哪一個?”我心里一驚,14歲的小姑娘怎么問了一個成年人的大問題? 看來得認真對付,我說:“我選擇愛情,有了愛情才會有溫暖的家,即使事業(yè)不成功,也有個避風雨的港灣哪?!? 哪知女兒竟然胸有成竹地表示:“我選擇事業(yè),事業(yè)成功了,愛情自然會來?!蔽宜尖庵f:“事業(yè)成功的喜悅也該有人分享啊……” “可是,愛情太麻煩了,我不喜歡唯唯諾諾的男人?!迸畠悍瘩g道。 一語道破天機,我知道她一直暗暗和一位男生關系忽冷忽熱,并且她正為這似斷非斷的關系而煩惱。這不,自己就嫌煩了,我又不便于捅破。于是,我借用了一句歌詞自編自唱:“愛情這東西,擁有了好麻煩,沒有了又拼命想,來早了添麻煩,來晚了又著急,不早不晚最香甜哪?!迸畠簳獾匦α?。 我覺得,學著與女兒交朋友,學著與女兒平等對話,我與女兒的心更加貼近了,交流也更容易了。 當孩子向母親提出有關愛情的話題時,母親像朋友一樣與她各抒己見,并且在談話的最后,含蓄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上攵@樣一個開明、睿智的母親,自然會贏得孩子的信任和愛戴。 此外,父母平時也應多抽一些時間和孩子聊聊天,問一問孩子學校的事情、人際關系的情況,以及對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 如果這時,孩子告訴你一些真實感受和想法,如對某男同學有好感,或某男同學對她有好感等,千萬不可指責她,要站在她的立場先去理解她,然后告訴她該怎么辦。這樣,女孩感受到父母對自己尊重和信任,她們會越來越信任父母,就會把父母當成傾訴對象,而不是保密對象了。 我們都在無緒的去咨詢,去問別人這類事情應該怎么去做,其實我們不妨可以試試去提升自己的知識修為,與其面對這類問題時束手無策,不如從現(xiàn)在開始學習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