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是心理健康月,讓我們關注自身的心靈。2007年,共青團武漢市委開通了武漢12355青少年服務熱線,成立了陽光心理輔導團、法律援助志愿服務團,為青少年提供公益熱線咨詢和線下服務,服務人次超百萬。湖北武漢12355青少年服務臺是全國首批“青少年12355”區(qū)域服務中心、全國首批青少年心理督導培訓基地。 這條給青少年使用的熱線,也是拉近親子關系的“心靈天使線”。在5月25日全國大、中學生心理健康日來臨之際,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走進12355服務臺,并邀請12355熱線心理專家針對青少年主要出現(xiàn)的心理健康問題給出建議。 學習倦怠家長問得最多 “您可能在親子溝通方面遇到困難,我們可以先幫您轉接一位心理老師,告訴您一些與孩子溝通的技巧,您看這樣行嗎?”5月23日上午,在湖北武漢12355青少年服務臺,專家坐席李娜正在接聽家長的來電。她接聽12355熱線已有3年多,服務過的最小來電者是6歲的小朋友,還有很多學生和青少年家長。 接聽熱線 武漢12355青少年服務臺專家坐席吳晶告訴極目新聞記者,與過去相比,現(xiàn)在家長更為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家長咨詢的問題也更加廣泛。在2021年12355熱線咨詢來電中,反映學習倦怠類問題占27.12%;親子溝通類占17.69%;家庭教育類占16.92%;人際交往類占12.31%;學習困難類占11.35%;網絡成癮類占9.81%。其它類占4.81%。2021年1月1日至12月2日期間,武漢12355青少年服務臺面對面咨詢服務中,家長帶著孩子來咨詢學習困難類占比35.1%;家庭教育類占比26.8%;人際交往類占比10.7%。 為了更好地服務青少年,該中心還設有咨詢室,里面有沙盤等道具。吳晶介紹,武漢12355青少年熱線在全市一共設有29個區(qū)級服務站,開通17條市區(qū)兩級心理援助電話熱線,可根據青少年需求就近安排面對面咨詢。目前,共有74名青少年心理專家參與熱線的公益服務,他們之中有來自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武漢優(yōu)撫醫(yī)院等醫(yī)院的臨床心理醫(yī)生,也有來自華中師范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的大學教授,還有中小學優(yōu)秀心理咨詢師以及一些優(yōu)秀社會組織或心理機構專家共同構成心理輔導團隊。 孩子出現(xiàn)情緒異常 專家:父母反思養(yǎng)育方式 今年58歲的國家注冊心理咨詢師周雯參與12355熱線公益服務已有15個年頭,輔導案例超過100多例。周雯說,目前青少年情緒類問題呈增長趨勢,例如抑郁、焦慮、強迫癥等,還有一種較為隱蔽的情緒反饋,即突然出現(xiàn)的拖延癥,這些情緒問題會導致孩子出現(xiàn)厭學、與父母發(fā)生沖撞、成績下降等問題,影響親子關系。 今年3月,一位媽媽向12355熱線求助,說女兒不愿意上學,稱在學校腦袋要炸了,想吐,失眠半個多月,原來喜歡玩的游戲也沒有興趣了。在面談中,女孩表示媽媽經常說如果她考不上大學就完了,十分關注她的學習。加上學業(yè)非常重,她本身就跟不上,媽媽還總是以苦大仇深的模樣對她,從來沒有笑臉,她心里更難受了。經過評估,孩子出現(xiàn)了抑郁傾向。經過幾次咨詢,周雯教了孩子媽媽一些與孩子溝通技巧,目前孩子尚在接受治療。 周雯表示,孩子出現(xiàn)情緒異常和父母的養(yǎng)育方式有關系,如果早期養(yǎng)育過程中方式不當,孩子的情緒問題就會在青春期隱蔽式爆發(fā)。孩子有情緒問題的家庭,通常親子關系較差,家長語言暴力多,譬如說“考不上大學沒有前途”這樣的話,實際上就是一種語言暴力,會進一步給自己的孩子施壓。有的家長還會使用關系暴力,比如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到孩子身上,對孩子嚴苛,行動或行為上對孩子表現(xiàn)出嫌棄和漠視,不愿意理解孩子,不愿意與孩子溝通。 12355熱線介紹 “當孩子所有的能量都用來應對糟糕的情緒時,她就沒有力量去應對學業(yè),再加上學業(yè)負擔重,最終孩子的心理受不了?!敝荟┱f,如果父母有情緒問題一定要找其他渠道解決,不能影響孩子。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有情緒異常的苗頭,就應當像看感冒一樣,盡早帶孩子看心理醫(yī)生,盡快進行調整,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避免后期出現(xiàn)嚴重的后果。 “虎爸貓媽”面臨緊張的親子關系 專家:父母先審視自身心理健康 賈洪武是一名有著臨床醫(yī)學經驗的國家注冊心理咨詢師。他說,有的父母未能遵循教育規(guī)律,或是教育理念不一致也會導致親子關系緊張。2021年12月,一名高二男生的父親通過12355熱線求助。爸爸自述自己脾氣不好,對兒子要求很高,小時候兒子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會把孩子打一頓。隨著孩子長大,他再想打孩子時,孩子會還手了,甚至變本加厲開口閉口罵人,和家里對著干,在家里砸東西,堅決不上學,認為自己變成這樣都是爸爸造成的,爸爸道歉他也不接受?,F(xiàn)在孩子變得想上學就學,不想上學就不起床,每天要家人哄著。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他和妻子感情也變差了,經常吵架。 經過多次面試咨詢,孩子才和爸爸媽媽和解。孩子坦言,其實他也很難受,因為長期與父母對抗,他的情緒不穩(wěn)定,經常感到憤怒和孤獨,自己沒有朋友,在學校也沒有和同學深入地交流,走到哪里都是孤單一個人,他也希望有人陪伴。 賈洪武表示,在“虎爸貓媽”教育模式的家庭里,爸爸不懂教育規(guī)律,想當然定目標,設定規(guī)矩,過于嚴格,當孩子做不到時,就用懲罰的手段對待孩子,而媽媽雖然認為孩子出現(xiàn)狀況是正常的,但教育方式過于寬泛,未能有效引導孩子。父母用各自的方式輪流管孩子,家庭里沒有穩(wěn)定的規(guī)則,導致孩子哪邊輕松往哪邊鉆,忽左忽右,沒有穩(wěn)定的社會意識和規(guī)則意識,自己怎么舒服怎么來,孩子行為變得投機。 賈洪武建議父母要理解孩子成長的規(guī)律,父母內部要達成一致,父母應當先找心理老師,統(tǒng)一教育理念,再去教育孩子?!盎重垕尅奔彝ダ铮绻⒆映霈F(xiàn)異常,不符合家長的預期,家長首先要審視一下自己的心理健康是否出現(xiàn)了狀況,再審視孩子的狀況,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 青春期孩子遇到人際問題 專家:家長請慢點“介入” 國家注冊心理咨詢師羅海紅是武漢12355青少年服務臺陽光心理輔導團專家成員,她說,青春期的孩子常常面臨人際關系的困擾。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也要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適時調整自己與孩子的互動模式,也要調整自己在孩子處理人際關系問題中的角色和位置。 2021年5月,一名上初中的女學生給12355熱線打來電話,自述平時成績很好,現(xiàn)在卻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上課聽不進去,出現(xiàn)頭疼、肚子疼、失眠等問題,到醫(yī)院檢查卻一切正常。 經過面詢,羅海紅了解到女孩在學校有兩個好友,她覺得另外兩個朋友更親密,自己被孤立被拋棄了,她無法忍受這種處境,于是反復找老師“告狀”,要求老師調換座位,老師只是簡單安撫了一下。孩子感覺老師不重視她的感受,回家告訴家長。家長與老師溝通后,也認為老師偏袒別的同學。羅海紅在咨詢中引導她客觀全面地看待問題、學習正確地表達自己及人際溝通的一些方式與技巧。同時,也對家長如何在孩子面臨困境時,給予恰當有效的幫助與支持給與建議。經過幾次輔導,這位初中女生情緒穩(wěn)定了,并主動化解了同伴關系中的沖突。 羅海紅表示,在獨生子女家庭中,由于家庭養(yǎng)育模式,可能會讓很多青少年遇到問題習慣從“自我”的角度出發(fā),習慣于讓家長幫助他們解決一切問題。實際上,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也是形成獨立人格的過程,需要學習獨立面對和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家長可以慢點“介入”,適當地給予引導與協(xié)助,但不要急于包辦代替。家長要給他們成長空間,相信他們有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