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會說,孩子總是會反反復復地看繪本堆中的一小部分書,和同時期入手的那些書相比,這些書都翻爛了。 一 我家孩子也是這么個情況,每個年齡階段都有一些為數不多的被翻爛的書,撕了又粘,粘了再粘,比如《大衛(wèi)不可以》、《高鐵的秘密》等等。 在我不懂得孩子的這個行為之前,總擔心他會錯過其他書里面的精彩內容,畢竟廣泛閱讀才好嘛,買回來你不看多浪費啊?有的時候我還會抱怨,“你怎么 老是 看這一本,其余的書不能看?。俊? 在我明白之后,就會嘗試著順著孩子的需求,因為重復是幼兒的智力體操,孩子通過一遍一遍地聽故事,然后把故事中的語言轉化成自己的語言,這個過程叫做浸入式學習。 同樣的表現(xiàn)還有,孩子今天問了你一個問題,過幾天他還會不止一遍地重復問你這個問題,這個就是學習的過程。 孩子總是重復看一個故事是很正常的行為,有以下原因: 1、我們在給孩子講這個故事的時候很投入,帶給孩子的感覺比較好,孩子很享受此時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時光,所以,下次的時候他還會拿起這個繪本讓我們講。 2、重復也不是簡單的重復,可能是故事情節(jié)吸引了他。孩子知道下一句要說什么,會接臺詞;還會覺得哪里講得很搞笑,隨時準備發(fā)出笑聲。 一遍遍地聽這個故事,孩子就會掌握這個故事,會更有成就感。重復也沒什么不好,孩子喜歡聽,愿意聽這才是zui重要的。 我們大人也會這樣,比如說,我們也會單曲循環(huán)某一首歌,可能它不是TOP1,但我們就是很喜歡。 二 我知道有些家長希望孩子可以看更多的書,而不是把目光僅僅停留在一兩本書上,那么,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在更好的了解這個知識點的時候,再引入新的書本。我有以下建議: 1、尊重孩子的天性 我們都講得不想再講了,但是孩子聽得津津有味,同時,你是否發(fā)現(xiàn),即使我們重復了那么多遍,但談論起來,我們沒有孩子講得好。 因為孩子是在一遍遍的學習,我們是在一遍遍的完成任務。 所以,尊重孩子吧,我們要更加珍惜這樣的時刻,認認真真地給他讀書。 2、對孩子喜歡的東西做延伸,讓他了解得更徹底。 孩子這一段時間很喜歡聽《齊先生妙小姐》,并且在聽的時候不允許我和爸爸隨意講話,然后在吃飯的時候,他就開始給我們講顛倒先生、撓癢癢先生、貪吃先生、痛苦王國、咯咯笑小姐...... 我問他,你比較喜歡的是哪一位呢,你想和誰做朋友?他說是顛倒先生。然后在生活中還會模仿顛倒先生說話:“行不”、“要不”、“一個蘋果吃要我”、“么什?”他樂在其中,我們也覺得很有趣。 2、孩子在反復的過程中,還會問一些詞語是什么意思,我們要記得解答 有的時候孩子就突然問一句:“顛倒”是什么意思,然后我就用自己所了解的知識告訴他什么叫做顛倒,孩子就會有一個大致的概念,這樣會幫助他理解這個故事。 3、把書中看到 過 的和現(xiàn)實生活連接起來 書本只是一個開端,孩子喜歡地鐵的時候,反反復復就是那幾本,有一次他在書上看到地鐵站有廁所,可是我們從來都沒有注意,我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 然后我們再次乘坐地鐵的時候,他就很想看一下,正好我們在站臺那一層有看到廁所的標志。還有地鐵隧道的“盾形結構”以及“島式站臺”,我們都驗證過,和書上說的一樣。 4、如何引入新的繪本? 隨著入手的新書越來越多,繪本架已經不夠展示了,多半的書都是以書脊站立的形式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 那么,新書要有機會擺放到繪本架上,把想給孩子引入的新書放在繪本架的中間層,讓孩子有機會看到,然后再不定期地更換。 又或者告訴孩子,你說的這個問題在另外一本新書上好像有寫, 不如我們去翻一翻; 也可以從他喜歡的元素入手,比如說,另外一本書也是講太空的,特別精彩,要不我們研究一下? END 我是盛夏書香,一位5歲男孩的媽媽,畢業(yè)十年不曾看書,因為孩子,我重拾書本,并一直活躍在育兒領域。 在這里,沒有什么高大上的育兒理論,只是我做母親以來的一些真誠 地 分享;初為人母,有苦有甜,每一筆,都是對過去的自己的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