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和與世界接軌的要求,中國近年來逐漸將青少兒編程和信息技術列為重點發(fā)展學科。這也是大勢所趨:
在2016年的6月份教育部印發(f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guī)劃》,將信息化教學能力納入學校辦學水平考評體系。
前年7月,發(fā)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fā)展規(guī)劃”,明確指出中小學規(guī)劃教育逐步推廣編程教育,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發(fā)展和推廣。編程教學軟件和游戲的開發(fā)。前年的一月份,《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提出將對小學科學課程標準進行修訂完善;另外浙江省新高考改革將信息技術加入高考選考科目。
去年,教育部的中學新課程標準發(fā)布,人工智能進入課堂,編程技術被納入高考;另外,教育部發(fā)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以促進各級學校信息技術課程的實施,并將信息技術納入中小學學業(yè)水平考試。
去年三月份,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開始加入Python程序語言;山東省出版的小學信息技術六年級教材加入Python內容。而在浙江省已經(jīng)把信息技術加入高考后,就在今年廣東省也將信息技術(含編程)加入高考。
從2022年起,全國一線城市初高中將把編程作為必修課。從長遠來看,國家政策的支持也意味著未來的編程將會像英語等各種考試一樣占據(jù)突出位置,成為衡量兒童綜合能力的重要指標。編程已成為跟英語、藝術、體育并列的一根新的起跑線。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國家的充分重視,“編程課”將會在10年內成為所有的中小學生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