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 功放:以 “音色優(yōu)美,高度保真” 為宗旨,輸出功率一般大都在 2X150 瓦以下,可分為把前級放大器獨立出來的 “分體式” 和將前級和后機做成一體的 “合并式”。
搭配要點
功率匹配:功放的輸出功率應與音箱的額定功率相匹配,功率過大可能損壞音箱,功率過小則無法發(fā)揮音箱的性能。
頻率響應:優(yōu)質(zhì)的功放應在全頻段內(nèi)提供平穩(wěn)的頻率響應,與音箱的頻率響應范圍相匹配,以保證音質(zhì)的平衡和真實。
阻抗匹配:功放的輸出阻抗要與音箱的輸入阻抗相匹配,否則可能導致功率分配不均,影響音質(zhì)。
聲道匹配:根據(jù)音響的聲道需求選擇合適的功放,如追求家庭影院效果,可選擇多聲道功放。
音箱類型:按用途和空間選
書架箱:體積?。ǜ叨取?0cm)、易擺放,適合小空間聽音樂,中頻(人聲)表現(xiàn)好(如 KEF Q150、漫步者 S1000),缺點是低頻(鼓聲、貝斯)較弱(需加低音炮)。
落地箱:體積大(高度≥80cm)、自帶大尺寸低音單元(8-12 英寸),低頻強勁,適合大空間聽音樂 / 看電影(如尊寶 C93 II、惠威 D3.2),缺點是占空間、價格高。
環(huán)繞音箱(衛(wèi)星箱):小體積(高度≤20cm),用于家庭影院的環(huán)繞聲道(放在沙發(fā)兩側 / 后方),負責 “環(huán)境聲”(如腳步聲、雨聲),單獨用音質(zhì)差,必須搭配主音箱和低音炮。
低音炮:專門負責低頻(20-200Hz),看電影(爆炸、地震場景)必備,聽音樂可選(如電子樂、搖滾需要),尺寸選 10-12 英寸(小空間選 8 英寸),注意帶 “相位調(diào)節(jié)”(避免與主音箱低頻沖突)。
避坑指南 —— 新手常犯的 5 個錯誤
只看品牌,不看參數(shù):比如 “天龍功放都好”,但低端天龍 AV 功放功率可能不足,不如同價位國產(chǎn)功放(如天逸、馬蘭士入門款)。
追求 “多聲道”,忽略功率:比如買 7.1 聲道 AV 功放,但每聲道功率只有 30W,推不動大音箱,不如選 5.1 聲道、每聲道 50W 的功放。
音箱功率 “越大越好”:小空間用 100W 以上的落地箱,音量開小了音質(zhì)悶,開大了擾民,反而不如 50W 的書架箱。
跳過試聽,直接網(wǎng)購:音箱音質(zhì) “耳聽為實”,同參數(shù)的不同品牌音箱,聽感差異極大(如 KEF 偏細膩,杰士偏勁爆),建議先試聽再下單。
預算全給功放,音箱省錢:音箱對音質(zhì)的影響占 60% 以上,比如 5000 元預算,寧可買 3000 元音箱 + 2000 元功放,也別買 2000 元音箱 + 3000 元功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