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LAOK 功放:與一般功放的區(qū)別在于有混響器、變調器、話筒放大器等,能滿足卡拉 OK 演唱需求。
預算范圍:明確 “核心預算”,避免過度投入
功放音響的價格跨度極大(從千元到幾十萬),建議按 “音箱占 60%、功放占 40%” 分配預算(音箱對音質影響更大):
入門級(1000-3000 元):適合新手 / 預算有限,滿足 “能聽、清晰”,如千元內 2.0 桌面套裝、3000 元內 5.1 入門 AV 套裝。
進階級(3000-10000 元):追求音質提升,如 5000 元內 HI-FI 套裝(功放 + 書架箱)、8000 元內 5.1 中高端 AV 套裝。
發(fā)燒級(10000 元以上):適合音質發(fā)燒友,側重品牌旗艦型號(如馬蘭士、天龍的 HI-FI 功放,杰士、KEF 的音箱)。
率是功放 “推力” 的核心,必須與音箱匹配:
關鍵參數:額定輸出功率(RMS)—— 指功放長期穩(wěn)定工作的功率(如 “2×50W RMS @ 8Ω”,表示 8 歐阻抗下,每聲道輸出 50W),這是真實可用的功率。
避坑:很多低價功放標 “峰值功率(PMPO)”(如 “2×200W PMPO”),這是瞬間功率,無實際意義,千萬別信!
匹配原則:
功放的額定功率 ≥ 音箱的額定功率(建議 1.2-1.5 倍),比如音箱是 “50W RMS @ 8Ω”,功放選 “60-75W RMS @ 8Ω”,既能推滿音箱,又不會因功率不足導致失真。
注意:阻抗也要匹配!功放的輸出阻抗(如 8Ω)要與音箱的輸入阻抗(如 8Ω)一致,否則會導致功率損耗、音質變差(比如 8Ω 功放推 4Ω 音箱,可能過載損壞)。
接口:滿足你的 “連接需求”
確保功放有你需要的輸入 / 輸出接口,避免 “買回家連不上設備”:
聽音樂:需要 AUX(接 CD 機 / 黑膠機)、USB(接 U 盤放歌)、藍牙(連手機),高端 HI-FI 功放帶 平衡輸入(XLR)(音質更純凈)。
看電影:需要 HDMI 接口(至少 2 個輸入,接電視 / 投影儀 / 游戲機)、光纖 / 同軸(接機頂盒),支持 HDMI 2.1(4K/8K 畫質、高刷游戲必備)。
連接方便:優(yōu)先選帶 藍牙 5.0+(傳輸穩(wěn)定、音質好)、WiFi(連智能家居) 的功放,手機 / 平板直接投屏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