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金屬的化學(xué)性質(zhì)和回收價值,廢舊金屬通常分為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兩大類,具體細分如下:
類別 核心成分 常見來源舉例 回收價值特點
黑色金屬 鐵、錳、鉻及其合金 廢舊鋼鐵(鋼筋、鋼板、廢機床)、鑄鐵件、廢鋼軌 產(chǎn)量大、回收體系成熟,是工業(yè)基礎(chǔ)原料
有色金屬 除黑色金屬外的所有金屬 1. 貴重金屬:黃金、白銀、鉑金(首飾、電路板觸點)
2. 常見有色:銅(電線、水管)、鋁(易拉罐、門窗型材)、鋅(鍍鋅件、電池殼)、鉛(電瓶、電纜護套) 單價高、部分資源稀缺(如銅、貴金屬),回收技術(shù)要求更高
人工初步分揀
針對大件、易識別的廢舊金屬,如完整的廢鋼軌、鋁合金門窗型材、廢銅水管等,人工直接歸類(如 “廢鐵堆”“廢鋁堆”“廢銅堆”);
同時手動拆除明顯的非金屬附件,如廢家電外殼的塑料部分、廢電機外的橡膠線皮等。
壓塊 / 打包
針對松散、體積大但密度小的廢舊金屬,如易拉罐、廢鐵絲、廢鋁箔等,通過 “液壓打包機” 壓縮成塊狀(如 “鋁塊”“鐵塊”),體積可縮小至原來的 1/5~1/10,減少運輸成本,同時避免熔煉時 “浮料” 過多(松散金屬易浮在熔爐表面,影響熔煉效率)。
切割 / 破碎
烘干 / 除銹
針對潮濕或生銹的金屬(如露天存放的廢鋼鐵),通過 “烘干爐” 去除水分(避免熔煉時產(chǎn)生蒸汽影響爐溫),通過 “噴砂除銹”(用高壓石英砂沖擊金屬表面)去除鐵銹(鐵銹含氧化亞鐵,會降低鋼的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