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各種含鋰電池的廢料中盡管可以提取得到單個鋰電池粗品,但其純度一般都不能滿足現(xiàn)代工業(yè)的需要。因此鋰電池的精煉在整個鋰電池的生產(chǎn)過程中是非常必要的。所謂鋰電池的精煉指的是將富含單個或幾個鋰電池共存的粗金屬、鋰電池精礦、含鋰電池的溶液等進一步處理,以獲得符合各種不同要求和純度的單一鋰電池的過程。它包括分離和提純兩個工序。金銀的精煉方法與鉑族金屬的精煉方法差異較大,前者以傳統(tǒng)的電解法為主,后者以化學法為主(包括鉑族金屬原料的預處理、鉑族金屬的相互分離和單個粗鉑族金屬的提純)。
鋰電池的自放電率一般為每月 0.5%~5%。
不同類型的鋰電池自放電率會有所差異,例如磷酸鐵鋰電池(LFP)自放電率較低,而鈷酸鋰電池(LCO)自放電率相對較高。此外,鋰電池的自放電率還受溫度、荷電狀態(tài)(SOC)等因素影響,溫度越高、SOC 越高,自放電率通常越大。
回收的意義: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崛起,動力電池裝機量迅速攀升,首批投入市場的動力電池即將迎來 “退役潮”,電池回收市場蘊藏著巨大機遇。鋰電池回收一方面可以彌補關(guān)鍵原材料的潛在供應缺口,另一方面還能減少對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
三元鋰電池(NCM/NCA)
濕法回收:總成本約 5.24 萬元 / 噸(電池包 3.8 萬 + 加工費 1.44 萬)。
干法回收:總成本約 4.4 萬元 / 噸(電池包 3.8 萬 + 加工費 0.6 萬)。
利潤空間:含鎳、鈷等貴金屬,濕法回收單噸利潤可達 8046 元(利潤率 14.91%),但需高純度技術(shù)支撐。
消費電子電池
以手機電池為例,回收成本約 3000-5000 元 / 噸,主要因體積小、分揀難度大,且缺乏規(guī)?;厥涨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