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范圍:
各類實驗室:包括環(huán)境檢測、食品藥品檢驗、材料分析、計量校準、醫(yī)學檢測等領域的實驗室。
目的:證明實驗室有能力按國際標準開展檢測或校準服務,增強客戶、監(jiān)管機構等對實驗室的信任。
技術要求(10 項)
人員資質:實驗室人員需具備相應的教育背景、培訓經歷和操作能力。
設施與環(huán)境:實驗場所、設備、溫濕度等條件需滿足檢測 / 校準要求。
設備與標準物質:設備需定期校準、維護,標準物質需可追溯至國際 / 國家標準。
方法選擇與驗證:使用合適的檢測 / 校準方法,并驗證其適用性。
測量溯源性:確保測量結果可追溯至國家或國際計量基準。
結果報告:報告需準確、清晰,包含必要的信息(如方法、環(huán)境條件、不確定度等)。
管理體系:需按認可準則及其應用說明建立質量管理體系,且各要素都已運行并有相應記錄,質量管理體系至少運行 6 個月,包括完整的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記錄,能夠在申請后三個月內接受 CNAS 的現(xiàn)場評審。
檢測流程控制
方法驗證:使用新標準或非標準方法前,需通過空白試驗、重復性試驗等驗證方法的適用性和準確性,如化學分析方法需驗證檢出限、回收率等指標。
樣品管理:從接收、標識、存儲到處置全流程受控,如樣品編號需且可追溯,危險樣品需符合特定存儲條件(如低溫、防爆)。
數(shù)據(jù)與報告:檢測報告需包含完整信息(如方法依據(jù)、環(huán)境條件、測量不確定度),且數(shù)據(jù)修改需遵循 “劃改 + 簽字” 原則,禁止直接涂改原始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