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展柜:常放置在博物館展廳中央位置,四面為透明玻璃,底座多為正方形,游覽者可從展廳任意角度觀察內(nèi)部文物。適用于珍貴且適合單獨陳列的展品展示,可根據(jù)展品體積大小量身訂制,又分為全景獨立高柜、獨立通柜等。
鋼化玻璃
優(yōu)點
強度高:抗沖擊性是普通玻璃的 5-10 倍,抗彎強度是普通玻璃的 3-5 倍,能有效抵御外力撞擊,降低文物因意外碰撞受損的風險。
性好:破碎后呈鈍角顆粒狀,不會形成尖銳碎片,減少對文物和參觀者的傷害。
熱穩(wěn)定性強:可承受 250℃以上的溫差變化,不易因環(huán)境溫度波動而破裂,適合溫濕度控制嚴格的展柜環(huán)境。
性價比高:價格適中,加工工藝成熟,是博物館展柜的常用選擇。
缺點
存在自爆風險:內(nèi)部可能因硫化鎳雜質(zhì)等因素發(fā)生自爆(概率約 0.1%-0.3%),雖概率低但需額外防護措施。
不能切割加工:需在鋼化前完成尺寸切割、鉆孔等加工,后期無法修改,設(shè)計時需測量。
反光問題:普通鋼化玻璃反光率較高(約 8%),可能影響文物觀賞效果,需搭配防反光膜或超白玻璃改善。
溫濕度控制的核心目標
延緩文物老化:溫濕度波動會導致文物材質(zhì)膨脹、收縮、霉變或化學反應(yīng)(如金屬銹蝕、紙張脆化)。
避免玻璃表面結(jié)露:展柜內(nèi)外溫差過大時,玻璃內(nèi)側(cè)易凝結(jié)水霧,可能腐蝕文物或影響展示效果。
保護玻璃性能:極端溫濕度可能導致玻璃膠老化、夾層脫膠或鍍膜失效,降低展柜密封性和性。
不同文物類型的溫濕度標準
文物類型 溫度范圍 相對濕度(RH) 關(guān)鍵控制原因
紙質(zhì)文物(書畫、古籍) 18-20℃ 50%-55% 濕度過高易霉變,過低易脆化;溫度每升高 10℃,老化速度加快 1 倍。
紡織品(刺繡、服飾) 18-22℃ 45%-60% 羊毛、絲綢等對濕度敏感,高濕易蟲蛀,低濕易斷裂。
金屬文物(青銅器、鐵器) 15-25℃ 30%-40% 濕度>50% 時易生銹,需配合干燥劑或除氧劑。
陶瓷 / 玉器 15-28℃ 45%-65% 濕度劇烈變化可能導致釉面開裂,高溫加速釉色老化。
油畫(布面 / 木板) 18-22℃ 50%-60% 濕度失衡會導致畫布松弛或顏料層剝落。
竹木漆器 18-24℃ 55%-65% 低濕易干裂,高濕易變形、生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