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選票備份(可選)
部分系統提供 “紙質選票回執(zhí)” 作為雙重保障,但回執(zhí)僅顯示投票選項(如 “候選人 A”),不包含選民身份信息。
案例:印度電子投票機(EVM)在投票后打印帶有符號的紙條(如候選人對應的蓮花圖標),選民可核對但無法通過紙條追溯個人身份。
第三方獨立審計
選舉前后,由獨立技術團隊對電子選票機的軟件代碼、硬件邏輯進行審計,檢查是否存在 “后門程序” 或數據追蹤漏洞。
例如,德國曾因擔心電子投票機隱私風險,要求所有系統必須通過聯邦信息辦公室(BSI)的代碼審計,確保無隱藏追蹤功能。
數字簽名技術
每張電子選票在生成時,會被賦予一個由系統私鑰生成的數字簽名(類似電子指紋)。黑客若篡改選票內容,簽名與數據將不匹配,系統會自動識別為無效選票。
原理:私鑰僅由選舉機構掌握,黑客無法偽造合法簽名,確保選票 “出生即真實”。
零知識證明(Zero-Knowledge Proof)
選民投票時,系統可通過零知識證明技術驗證 “投票行為有效”,但不泄露具體投票內容。例如:
選民證明 “我選了候選人 A”,但無需向系統透露 “我是選民張三”;
黑客即使截獲驗證過程,也無法從中提取投票內容或選民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