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腐材料:
1、采用耐候鋼:即耐大氣腐蝕鋼,在鋼中加入一定量的鉻、鎳、鈦等合金元素,可制成不銹鋼。通過加入某些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鋼材的耐銹蝕能力。
2、金屬覆蓋:鍍或噴鍍的方法覆蓋在鋼材表面,提高鋼材的耐腐蝕能力。薄壁鋼材可采用熱浸鍍鋅(白鐵皮)、鍍錫(馬口鐵)、鍍銅、鍍鉻或鍍鋅后加涂塑料涂層等措施。
3、非金屬覆蓋:鋼結構防止銹蝕通常采用表面刷漆、噴涂涂料、搪瓷、塑料等方法。常用的底漆有紅丹、環(huán)氧富鋅漆、鐵紅環(huán)氧底漆等,面漆有調和漆、醇酸磁漆、酚醛磁漆等。
4、混凝土用鋼筋的防銹:混凝土配筋的防銹措施,根據結構的性質和所處環(huán)境等,考慮混凝土的質量要求,主要是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保證足夠的鋼筋保護層厚度,限制氯鹽外加劑的摻入量?;炷林羞€可摻用阻銹劑。鋼材銹蝕時,伴隨體積增大,嚴重的可達原體積的6倍,在鋼筋混凝土中會使周圍的混凝土脹裂。埋入混凝土中的鋼材,由于混凝土的堿性介質(新澆混凝土的pH值為12左右),在鋼材表面形成堿性保護膜,阻止銹蝕繼續(xù)發(fā)展,故混凝土中的鋼材一般不易銹蝕。預應力鋼筋一般含碳量較高,又多是經過變形加工或冷加工的,因而對銹蝕破壞較敏感,特別是高強度熱處理鋼筋,容易產生銹蝕現象。所以,重要的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除了禁止摻用氯鹽外,還應對原材料進行嚴格檢驗。
由于腐蝕體系的復雜多樣化,導致腐蝕控制手段的多樣化。在工業(yè)中使用多的防腐技術大致可分為如下幾點:
(1)合理選材:根據介質與使用條件,選擇合適的材料;
(2)陰極保護:利用電化原理,對構件進行外加陰極極化以減緩腐蝕;
(3)陽極保護:對可鈍化體系采用外加陽極電流使構件表面致鈍以減緩腐蝕;
(4)介質處理:去除促進腐蝕的有害成分,調節(jié)PH值等;
(5)添加緩蝕劑:向介質中添加少量減緩腐蝕的物質;
(6)金屬表面覆蓋層:噴、襯、滲、鍍、涂上一層耐蝕性金屬或非金屬(有機或無機)物質以及將金屬進行磷化、氧化處理,以降低構件腐蝕速度;
(7)防腐設計與改進生產工藝流程。
對于一個具體的腐蝕體系,應據腐蝕原因、效果、施工難易與經濟效益等進行綜合考慮。對大型鋼結構而言,可以采用的方案也是多種多樣的。但針對它們的使用特點,主要采用選材控制和表面覆蓋進行防護,有時也常與陰極保護聯合使用。以防腐涂料為例,我國每年的用量可能已達到20萬噸左右,約占涂料總量的10%,而且它們品種繁多,功能各異。
鋼結構防腐處理方式有哪些?
1、熱鍍鋅防腐法,主要用于受潮嚴重的戶外鋼材中,先將鋼結構部件浸入融金屬槽中,然后對其鍍覆,讓鋼材表面形成一層保護層,具有防腐的效果,
2、上漆防腐法,主要用于室內鋼材的處理,先將含有純鋅溶劑、改性劑等底漆,涂刷于鋼材表面,讓其干固,能避免浸蝕物質浸入。
3、電弧噴涂防腐法,主要用于水中和地底下的構造件,先將構件拋光除銹,再打毛,接著點燃電孤熔融金屬材料,將它噴漆在事先拋光的構件上,達到抗腐蝕耐磨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