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絕大多數(shù)金屬以化合態(tài)存在,少數(shù)金屬例如金、銀、鉑、鉍以游離態(tài)存在。金屬礦物多數(shù)是氧化物及硫化物,其他存在形式有氯化物、硫酸鹽、碳酸鹽及硅酸鹽。
屬于金屬的物質有金、銀、銅、鐵、錳、鋅等。在一大氣壓及25攝氏度的常溫下,除汞(液態(tài))外,其他金屬都是固體。大部分的純金屬是銀白(灰)色,只有少數(shù)不是,如金為黃赤色,銅為紫紅色。命名金屬的漢字大多帶“钅”旁。
地殼中含量的金屬元素:鋁(含量為7.73%)
人體中含量的金屬元素:鈣(含量為1.5%)
目前世界年產量的金屬:鐵
密度小的金屬:氫(2016年1月英國科學家在愛丁堡大學首次制成金屬態(tài)氫,氫成為密度小的金屬)
密度的金屬:鋨(22.48×103㎏/m3)
廢有色金屬的回收與加工處理 按照我國的產業(yè)分類,通常將鐵、錳、鉻及其合金稱為黑色金屬,除此以外的其他金屬均列為有色金屬。實際上純凈的鐵與鉻都是銀白色的,而錳是銀灰色的,之所以把它們叫作黑色金屬,是因為鋼鐵表面常覆蓋一層黑色的四氧化三鐵,而錳和鉻又主要應用于冶煉合金鋼,所以被叫作黑色金屬。這種分法是沿用前蘇聯(lián)教科書的結果,無論從邏輯上還是從事物的本質上都欠科學。“有色”應與無色”相對,“黑色”難道不是“有色”貴金屬催化劑回收 況且,鐵、錳、鉻本身也并不是黑色。在歐美教科書中,金屬被分為鐵金屬和非鐵金屬兩大類,這樣比較科學、嚴謹。但是,在我國對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的稱謂沿用已久,有時仍然沿用此稱謂。
廢金屬是指冶金工業(yè)、金屬加工工業(yè)丟棄的金屬碎片、碎屑,以及設備更新報廢的金屬器物等,還包括城市垃圾中回收的金屬包裝容器和廢車輛等金屬物件。 廢金屬也是一種資源,世界各國均有專門單位經(jīng)營回收利用廢金屬業(yè)務。回收的廢金屬主要用于回爐冶煉轉變?yōu)樵偕饘?,部分用來生產機器設備或部件、工具和民用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