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yǎng)員、技術員及主管,應每天到豬舍內巡視,發(fā)現豬只發(fā)病要及時作好記錄并采取措施加以。應經常觀察豬群的活動,以判斷豬的健康狀況及相關環(huán)境的合適與否,包括豬的活動、吃料、睡覺情況,如根據睡覺情況判斷環(huán)境溫度是否合適,對于相互擠壓的豬要及時驅趕散開,以防止壓傷壓死。觀察豬只健康狀況,在飼喂過程中,要盡量使每頭豬都站起來,以便判斷其健康狀況,通常健康的豬散開活動或躺下,行走正常,背毛紅潤光亮,當有人走近時會露出注意及警覺神色,喂料時積極爭搶,尾巴卷起,糞便正常。相反,不健康的豬會出現以下一種或多種癥候:不活躍、常臥不起,即使驅趕時亦不愿走動,四肢無力,走動時跛行、消瘦、背毛粗亂、膚色蒼白、垂頭夾尾、發(fā)抖拉稀等。當出現上述情況時應及時診治或報告給技術員處理。
在過程中,要做到“三早”,即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早期發(fā)現是成功的前提,各種病都有一定潛伏期,通常,當我們發(fā)現時,豬往往已經進入發(fā)病后期,因此為防止豬的突然死亡或病弱,應早期發(fā)現,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常在豬舍內巡查,常觀察豬只的活動;早診斷就要求我們在發(fā)現豬病之后,趕快對其癥狀加以綜合,根據臨床經驗加以判斷是何種原因致?。辉缫笪覀冊谂袛嗪笠皶r采取措施,對致病因素或癥狀加以。為此,要求:
1、每棟要有本棟的針管、藥箱、不要相互串用,以防交叉感染。
2、對針管要妥善保管,定期。
3、藥箱要放到干燥陰涼之處,不可受到暴曬。一次取藥不要太多,以免受到污染或失效。
4、用藥量不宜太多,以能豬病為宜。
5、給藥時動作要溫柔,進出針要迅速,不能粗暴,推注藥液時宜緩慢。
6、在給藥之前,要先檢查藥液的包裝,是否正常,對失效的、無標簽的、出現渾濁、沉淀的、瓶有破裂的要棄之不用。
7、發(fā)現經過一個療程用藥后,豬的健康狀況仍不向好的方向轉化或仍有向壞的方面轉化時,這時應考慮診斷是否正確,應考慮換一種用法。
8、注射前要觀察是否為配伍禁忌,否則要棄之不用。
9、不要將針頭插到生理鹽水瓶上,防止污染。
10、給藥時用較大的針頭(12×20),太短時藥液達不到豬的肌肉層,不能吸收,達不到
效果。
11、平時要多多留心學習,觀察記錄豬的經驗,多學習對一些常見病的給法。
12、有些在初次給藥時劑量要加倍,如磺胺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