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只在槐樹上生長的木耳就叫做“槐耳”,顧名思義,就是生長在槐樹身上的木耳,其菌蓋一般都是半圓形的,像人類的耳朵,又喜歡生長在槐樹上,所以古人給它起了“槐耳”這樣一個形象的名字。成熟后的槐耳菌蓋呈棕褐色,帶有少量的環(huán)狀紋路。實際上說生長在槐樹身上倒不如說寄生于槐樹身上。
槐耳適宜割口尺寸長度6——8厘米寬度4——5毫米切勿相信菌包挨著水的地方割口,讓菌包吸收泡沫箱里的水。菌包挨著水的地方割口后割口位置的菌絲泡在水里,會造成局部菌絲死亡,局部菌絲死亡后會失去營養(yǎng)輸送功能,因此挨著水的地方割口讓菌包吸水是無稽之談。
選擇黑槐樹自然干燥風化與硫化煤構成槐耳菌的培養(yǎng)基;將槐耳菌根接種于黑槐樹培養(yǎng)基向陽的一面;接種一周后,早晚灑水4-5天,間隔一周后,再進行早晚灑水,待出現(xiàn)菌點后,每天進行灑水3-4次,可生長出具有、、止血功效的槐耳。生長周期短,出耳率高,培植方法簡便,是挖掘珍貴藥材行之有效的方法。
人工栽培的槐耳在色澤、形狀、大小都比較統(tǒng)一、有規(guī)則,菌蓋腎形、半圓形或近圓形;蓋面黃褐色至紅褐色,蓋緣為淡黃褐色,有同心環(huán)帶和環(huán)溝,并有縱皺紋,表面有光澤。 野生槐耳在色澤上不統(tǒng)一,形狀大小不一,表面沒有明顯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