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能對同一印章的效力在不同的交易或訴訟中做不同選擇。即公司對外使用的公章只要在某一交易或訴訟中承認其效力,則不論該公章是否經公司授權、是否系他人私刻甚至偽造、是否進行工商備案,均不得在另一交易或訴訟中否定其效力。
印章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符號之一,中國印章分陰陽、道天地、啟生死、藏神明,體現了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哲學的基本元素,是中國古人修身養(yǎng)性之名器。
印章從原始社會后期開始萌芽,戰(zhàn)國以后,印章開始流行,隋唐時期是我國印章文化發(fā)展的低谷,藝術水平不高,但印章的章法、規(guī)制、功能初步形成并不斷發(fā)展變化,豐富了印章的品類、豐富了印章文化。無論如何,印章文化一直延續(xù)發(fā)展到今天,它的形成和發(fā)展與我國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等密切相關,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審美經驗,同時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素質和精神文化風貌,在中華藝壇具有獨特魅力。
回文印、橫讀印、交錯文印?;匚募从脕硖幚韮蓚€字的名印和字印,即可以防誤讀,又可使名的二字連為一體。其方法是把“印”字放在姓下,且在右,名的二字都在左,回環(huán)讀之,則為“姓某某印”,而不讀為“姓印某某”。如“王從之印”四字,若通??谭?,不用回文,易誤為姓王名從,看不出為姓王名從之。橫讀印、交錯文印極少見,一般只用來刻官銜和地名。如“司空之璽”,“司空”二字刻在上,“之璽”二字刻在下,這就叫做橫讀印。交錯文印就是以對角順序而讀。四個字的,個字在右上,第二個字在左下,第三個字在左上,第四個字在右下。如“宜陽津印”,“陽”字在“津”字下,“律”字在“宜”字左,但容易誤讀成“宜津陽印”或“宜印津陽”。
回墨印章,又叫做翻斗印,是由一個塑料或金屬外殼,一個可以隨著外力作用翻轉的印字橡膠模和可以更換的印臺組成,只要將印皮貼在可翻轉的印章平面上就可以了。使用的時候,將印臺推進印章內,不同印章有不同操作方法,但大致過程是一樣的,將手掌張開,用掌心對著印章的頂部,輕輕用力往下按壓,印皮即會隨著印章內部的軌道自行翻轉,后印皮與蓋印物品接觸,將印面的文字或圖案印在紙上,這時只要慢慢松手,印皮又會重新沿著軌道翻轉一個周期,與印臺重新接觸,并進行上墨的操作。正因為回墨印章的這個特性,所以回墨印章又有多種不同的稱呼,如自動上墨印章,自動回墨印章,翻轉印章,翻斗印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