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料
在白酒釀造過程中所采用的原材是很重要的,其酒品質、風格與釀酒糧食的選擇和使用是相關的。而且濃香型白酒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單糧,使用的原料主要是高粱,以糯高粱為好,要求高粱籽粒飽滿、成熟、干凈、淀粉含量高,然后加上古法釀造,再經過幾十道工序,形成濃香型白酒獨特的風味,這類酒的代表有瀘州老窖。
另一類是五糧類,這種類型的酒一般都是多種糧食,多糧不僅增加了酒體復合性,也是更具有地方文化的特色。除此濃香白酒能穩(wěn)壓其他香型白酒,是離不開濃香鼻祖瀘州老窖和五糧液的,它們在產能和銷量上多年以來都是穩(wěn)居前茅,而五糧液酒代表。
2、窖池
俗話說,千年老窖萬年糟,一款好的老酒全憑窖齡老。濃香型白酒使用的窖池與其他酒的窖池有所區(qū)別,它使用窖池時,利用的是泥窖,經不間斷的發(fā)酵,故而窖池常被人稱為“活窖”。
所以窖池越老,其中窖泥的釀酒微生物就越多、活性越強、生產的酒也就越好,就像手工師傅越老越值錢一樣。比如川酒的代表國窖1573,使用的窖池就比較老,從明朝萬歷年間(公元1573年)一直連續(xù)用到現(xiàn)在,因此這款酒非常受歡迎,具有窖香濃郁,口感綿甜爽凈、尾凈香長、回味悠長的風格特點。
首先,按釀造工藝分有蒸餾酒、配制酒、釀造酒。蒸餾酒又稱烈性酒,是以水果、谷物等為原料進行發(fā)酵后,將含有酒精的發(fā)酵液進行蒸餾而成的酒。一般酒度均在20度以上,刺激性較強,如白蘭地、威士忌、各種白酒等。
配制酒是指在各種釀造酒、蒸餾酒或食用酒精中加入一定數(shù)量的水果、香料、藥材等浸泡后,經過濾或蒸餾而得的酒。如楊梅燒酒、竹葉青、三蛇酒、人參酒、利口酒等;而釀造酒是以水果、谷物等為原料,經發(fā)酵后過濾或壓榨而得的酒。一般都在20度以下,刺激性較弱,如葡萄酒、啤酒、黃酒等。
其次,按酒精度數(shù)分有高度酒、中度酒、低度酒。高度酒的度數(shù)在40度以上,如白蘭地、飛一品酒、茅臺酒、五糧液等;中度酒在20至40度的酒,如孔府家酒、五加皮等;低度酒一般在20度以下的酒,如黃酒、葡萄酒、日本清酒等。如果是按商業(yè)經營分類有白酒、黃酒、果酒、藥酒、啤酒。
白酒是以谷物為原料的蒸餾酒,因酒度而被稱為燒酒,這類酒特點無色透明、醇香濃郁、味感豐富;黃酒是傳統(tǒng)酒水主要以糯米、大米、黍米等為原料釀造,因酒液顏色黃亮而得名,此酒具有醇厚幽香,味感諧和,越陳越香,營養(yǎng)豐富的特點;果酒以水果為原料釀造,如葡萄酒、山楂酒等,這類酒果香濃郁,酒香醇美,營養(yǎng)豐富的特點。
還有藥酒是以成品酒(以白酒居多)為原料加入各種材浸泡而成的一種配制酒,藥酒是一種滋補、營養(yǎng)和藥用價值的較高的酒精飲料;啤酒是以大麥、啤酒花等為原料的釀造酒,具有明顯的麥芽和酒花清香,味道純正爽口營養(yǎng)價值較高,促進食欲,幫助消化。
然后,按香型分類有醬香型、 濃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其他香型等。而這些白酒都是由淀粉或糖質原料制成酒醅或發(fā)酵醪經蒸餾而成的。
我國是一個飲酒大國,許多國人對于白酒都是極為喜愛的。傳統(tǒng)工藝釀造白酒適宜長期儲存,醬香型白酒較濃香型、清香型更適宜長期儲存。一般酒的存放時間不少于三年,存放十年以上的酒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陳釀好酒。今天就來聊一聊醬香型酒的存放。
首先收藏白酒必須先了解收藏的要點。
優(yōu)質的純糧酒是,優(yōu)質白酒收藏品質會變得越來越好。我們以宜收藏的醬香酒為例,真正的醬酒是越放越有價值的。
白酒越藏越香是因為酒中的醇類會和有機酸起化學反應,產生多種酯類物質,然而酯類物質就是白酒的香源。由于酒中的酯化反應相當緩慢,因此,優(yōu)質酒一般需要貯存三五年再出廠,甚至更長一點的時間。
醬香型白酒存放年限越久其老熟度越高,香味越是幽雅,但醬香酒一般超過15年以上的老基酒都是作為重要調味酒使用,直接飲用著實不佳。
真正的老酒泛酸泛澀,一般的人根本喝不慣甚至喝不下。幾毫升的20年酒就可以改變上千斤新酒的風味。
近,在快消品營銷領域開始了一場新的風潮,就是內容化營銷,當內容成為營銷的重要方向,產品的研發(fā)以及包裝也呈現(xiàn)出了相應變化。從美學角度而言,快消品的包裝呈現(xiàn)出更多樣化的風格,從極簡到卡通化的設計,產品包裝比過去承載了更多傳播以及品牌故事的職能。
隨著新生代消費者的崛起,原有的營銷方式已經逐步退出歷史的舞臺。酒水營銷迎來了新的時代,但傳播渠道逐漸分流,消費者的關注點愈加分散,可以做到大面積傳播的廣告渠道越來越少。因而,對品牌傳播和推廣產生了巨大影響,所謂的重復性傳播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品牌傳播更佳依賴于故事性、內容性等可讀可視的直觀感受,形成了美學理念中重要的本質直觀概念,達到了理性和感性的高度統(tǒng)一,漸漸地產生了獨特的審美意識。
多年來的審美積累,以及進口文化和產品的沖擊使得消費者在審美中產生了二重性,這種二重性要求產品設計中做到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統(tǒng)一。自尼采在《悲劇的誕生》里對酒的美學做了具體論述后,關于酒的美學產生了次討論,催生了關于酒文化的研究。
中國酒廠整合完畢后,基本形成了符號化的包裝模式,如貴州酒以白色瓷瓶為主,宜賓白酒則形成了以五糧液為代表的蘿卜瓶以及現(xiàn)在普五用到的經典水晶瓶,就瓶型設計而言已經與當今的消費者審美產生了出入,但其符號化的包裝模式使消費者形成了固有認知,利于消費者之間的傳承,卻也固化了消費者群體,不利于新消費者的開發(fā)。隨著進口酒種的入侵,尤其是精釀啤酒在中國的熱銷,加劇了新生代消費者的分化,因此,白酒若想獲得未來的市場份額,就必須在包裝上做出改變,獲得年輕消費者。
聯(lián)想性、藝術美創(chuàng)造出意境的超驗層
現(xiàn)有的白酒包裝限制了消費者的聯(lián)想體驗,就藝術美層面而言也與時代略有脫節(jié)。而好的包裝設計能激發(fā)出消費者對于產品延伸含義的想象。
如江小白的“喪經濟”,在很多人看來,江小白賣的不是白酒,而是一種族群的身份認同感。江小白在消費層面來看,直指不會喝白酒的年輕人,以一個特立獨行的人物形象,解讀多種情愫,與消費者產生共鳴的同時,為品牌形象和核心文化帶來了更多延伸含義。
在設計美學的概念中,有兩個重要概念,一是類似聯(lián)想,另一個是再造性聯(lián)想。江小白在類似聯(lián)想層面較為突出,每一個產品包裝自帶一種情感,做到了類似聯(lián)想中為核心的一點——感同身受。
似乎每個消費者都能在江小白的包裝中找到自己的經歷,產生聯(lián)想以及代入感。與傳統(tǒng)的包裝相比,當前市場上的包裝更貼近生活。
而再造性聯(lián)想則是衍生性更強的設計理念,例如快消品中劃時代的產品“小茗同學”,把瓶身設計成卡通形象,并取名“小茗同學”,使不少消費者在飲用的過程中“腦補”了小茗同學的或者一生。
可以說好的產品設計可以喚醒消費者的意境超驗層,所謂意境超驗層就是將產品設計進行主觀升華,把表象世界進行深度結構,讓產品本身達到更高境界。
如今的產品設計似乎進入了另一個領域,就是間距傳播職能,與傳統(tǒng)的“紅罐涼茶”相比,辨識度或許逐步下降,但其豐富的內涵帶來的二次傳播效果勢必使品牌和產品具有更多的忠實粉絲。
值得一提的是,過度的聯(lián)想美學概念的應用,會影響消費者對產品作為酒飲本身的品鑒和體驗,因此,把握尺度是產品設計過程中重要的一環(huán)。
生活消費轉變引發(fā)設計原型轉變
在文藝理論中有兩個重要概念,一個是“有我之境”,一個是“無我之境”,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更注重“無我”的意境,這個藝術傳統(tǒng)在我國的傳統(tǒng)白酒包裝中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因此,如何把消費者納入包裝設計之中,在當前的市場環(huán)境中更加重要。河北部分酒廠還推出了以“梅蘭竹菊”為設計藍本的簡約型酒瓶,從購買消費群體來看,年齡仍在33歲以上,對年輕消費者的吸引力并不大。
當前的年輕消費者在生活中更佳注重“我”的體驗,當“我”成為生活的主體時,人在包裝中的重要性就產生了。值得一提的是,生活消費的概念,在新的市場環(huán)境中迸發(fā)出了新的含義,即精神消費和物質消費等兩個概念,產品本身屬于物質層面,但如何在購買這樣的短暫體驗中滿足消費者的精神消費,則是當前生產廠家需要考慮的問題之間。
從幾大設計風格來看,韓國的設計風格一般選用獨立的人物或者卡通形象作為主體,日式風格則強調簡潔、溫暖的風格,北歐則以簡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