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子廢棄物中回收貴金屬的基本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該工藝可分為預處理和后續(xù)處理兩個階段。預處理是指機械處理方法:后續(xù)處理包括火法冶金、濕法冶金和生物方法。20世紀80年代,火法冶金較為普遍,主要包括焚燒熔化工藝、高溫氧化熔化工藝、浮渣工藝、電弧爐燒結工藝等。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人們對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視以及從電子廢棄物中回收貴金屬變得有利可圖,許多研究人員開始從事這一領域的研究,并取得了技術突破和進步,使貴金屬的濕法冶金提取日益完善。
金屬零件加工全過程中較為非常容易銹蝕和生產(chǎn)制造,它必須在金屬表層產(chǎn)生一層防銹劑,避免金屬化學制品的浸蝕,主要是避免觸碰空氣中空氣中的O2與金屬表層過多銹蝕而造成的氣體生銹。鐵銹紅、綠色,也有鋁和鋅乳白色銹銹。
磷酸三鈉水溶液:將57g磷酸三鈉、28D油酸鈉溶解470mL水里。為去除玻璃容器上的碳質沉渣,可將容器在這里水溶液里泡浸數(shù)分鐘.隨后用軟毛刷去除沉渣。100一150g兒的氫氧化鈉溶液(鉀)水溶液也是有一樣功效。
硫酸乙醇溶液:一份硫酸和二份酒精的化合物,用于清洗被有機化學實驗試劑上色的容器。
酸堿性鹽酸洗劑。稱量108鹽酸或1g硫酸經(jīng)胺溶解100址鹽酸溶液中。針對沾有金屬氧化物、溶解水的無機物廢棄物(如高錳酸鉀溶液、三價鐵)等鈀碳回收應用的容器可以用此洗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