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熟悉設計文件和技術規(guī)范的基礎上,根據設計圖,在現場進行仔細核對,如發(fā)現現場與設計圖不符,及時通知業(yè)主、監(jiān)理或設計人員,以便及時進行設計調整和變更。
②場地平整,清除表層土,進行表面松散土層碾壓,修筑機械設備進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區(qū)周邊作排水溝以確保場地排水通暢防止積水。
③查明強夯場地范圍內地下構造物和管線的位置及標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強夯施工造成損壞。
④測量放線,定出控制軸線、強夯場地邊線,標出夯點位置,并在不受強夯影響地點,設置若干個水準基點。
⑤施工前應按設計初步確定的強夯參數在有代表性的場地上進行工藝性試夯試驗。以確定合理的施工參數。強夯法的主要施工參數有:夯基能、有效加固深度、夯點的布置、夯擊次數、夯擊遍數、間隔時間等。
2、施工工藝
①確定施工參數
夯擊能:強夯的能級可按以下標準劃分:
1 低能級:500kN·m~4000 kN·m;
2 中等能級:4000kN·m~6000 kN·m;
3 高能級:6000 kN·m~8000 kN·m;
4 超高能級:大于8000 kN·m。
本工程強夯地基施工,設計單擊夯擊能為不小于4000kN·m,屬中等能級。依照設計要求,單擊夯擊能小取4000KN·m。設計要求有效加固深度為6~8m。
夯錘落距確定:錘重按下式初步確定:影響深度=系數×(錘重×落距)的平方根,落距根據單擊夯擊能和錘重確定,即 錘重(kN)×落距(m )=單擊夯擊能(kN·m)
其中H為有效加固深度(m);M為夯錘重(t);h為落距(m);а為有效加固深度修正系數系數,按經驗取值時:
1)可液化砂土地基α 取0.45(應給一個幅度);
2)濕陷性黃土地基α 取值見表4.5.11;
3)粘性土地基,當r S <60%時,取0.4;
根據施工單位報送的進場機械參數,夯錘重24t和25t,a取值為0.4,有效加固深度取8m,算得夯錘落距分別為16.67m、16m。
夯擊遍數的確定:夯擊遍數設計為3遍,分別為主、副點夯和滿夯,具體工程根據消除黃土地基濕陷性的要求,以試驗結果確定。一般第Ⅰ遍隔1點跳夯,第Ⅱ遍補第Ⅰ遍空隙,點夯完成后,后再以低能量滿夯,達到錘印彼此搭接。
夯擊次數確定:強夯施工每一遍內各個夯點的夯擊次,按現場試夯得到的夯擊次數與夯沉量關系曲線確定,并同時滿足:以夯坑的壓縮量,夯坑周圍地面隆起小為原則,根據規(guī)范要求,本工程設計要求夯擊能為不小于4000kN·M,因此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每個夯擊點安排專人檢查和記錄擊數。
夯擊點的布置:強夯夯點布置形式可根據基礎形式、地基土類型和工程特點選用,宜為正方形、矩形、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形式。夯點間距宜為錘徑的1.2~ 2.5倍,低能級時取小值,高能級及考慮能級組合時取大值。結合本工程實際情況,夯擊點間距不得大于5.75m。建議取4~5m。
間隔時間確定:兩遍夯擊之間應有一定的時間間隔,間隔時間根據地基土的滲透性決定,對于滲透性好的地基可連續(xù)夯擊。本工程土質滲透性較好,主、副點夯擬采用連續(xù)夯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