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蝸牛養(yǎng)殖添加劑的應用
飼喂市場上出售的各種復合型添加劑均可。例如可飼喂牛、兔、豬、羊、鴨、雞等多種家畜禽的復合型添加劑。用量可根據產品使用說明書中的標量,將添加劑加入精飼料中。飼喂添加劑后蝸牛生長很快,產卵量大增,多時,1只蝸牛每次產卵500粒。1個月產卵2次。
3、白玉蝸牛養(yǎng)殖礦物飼料加工
把干凈的煤灰用細篩篩1遍(喂稚蝸牛的煤灰要篩得更細),加石灰攪拌均勻,比例為2:1,加水拌濕,在空氣中放置3~5天后,等到氫氧化鈣變成碳酸鈣時再飼喂蝸牛。飼喂產卵蝸牛的礦物飼料須再加50%的優(yōu)質鈣。把雞蛋皮曬干,用粉碎機粉碎即可。
蝸牛是陸生貝殼類軟體動物,從曠古遙遠的年代開始,蝸牛就已經生活在地球上。蝸牛的種類很多,約25000多種,遍及世界各地,僅我國便有數(shù)千種。大多數(shù)蝸牛均有毒不可食用,我國有食用價值的約11種,如褐云瑪瑙蝸牛、高大環(huán)口蝸牛、海南堅蝸牛、皺疤堅蝸牛、江西巴蝸牛、馬氏巴蝸牛、白玉蝸牛等?,F(xiàn)在世界各地作為食用并人工養(yǎng)殖的蝸牛主要有三種:
一、法國蝸牛
又叫葡萄蝸牛,因主要生活在葡萄種植園內,以葡萄莖、葉、芽、果等為食而得名。又因其形似蘋果,故而又稱蘋果蝸牛,學名叫蓋罩大蝸牛。原產于歐洲中部地區(qū),螺形呈圓螺狀,螺殼的寬度與長度近相等,一般成螺的直徑約4厘米左右,螺殼厚重,呈黃褐色,并具有一條橫行的白色帶。
二、庭園蝸牛
屬“哈立克斯”蝸牛,原產歐洲中西部的法國、英國等地區(qū),通常棲身于園林或灌木叢中,故稱為之“庭園蝸牛”,又叫散大蝸牛。其成蝸牛體形略小,直徑約3厘米左右,螺殼質薄,呈黃褐色,并具有4條紫褐色帶,殼表面布滿許多黃褐色的小斑點。目前,我國養(yǎng)殖的散大蝸牛,因品種退化,個體小,經濟效益較差。
瑪瑙蝸牛 :
臺灣人稱露螺,在廣東一帶叫東風螺、菜螺或花螺,屬于瑪瑙蝸牛類?,旇伵Ta于東部非洲的馬拉加西島,后來傳遍了整個熱帶地區(qū),是世界上較大的蝸牛,故又稱為非洲大蝸牛。螺形呈錐狀,螺殼表面包有一層黃褐色的殼皮,并帶有深褐色花紋。通常成蝸牛的螺殼長約6~8厘米,寬約3~4厘米,重50克以上。在非洲西部地區(qū),特別是黃金海岸的居民,視蝸牛為動物性蛋白質。由于此種蝸牛肉味鮮美,倍受歐美老板的歡迎,致使非洲大蝸牛成為今日世界上的主食蝸牛。這種蝸牛是較適應在我國自然條件下生長的品種。
目前,我國普遍養(yǎng)殖的品種叫白玉蝸牛,別稱白肉蝸牛,以肉色雪白而得名白玉蝸牛, 屬軟體動物門,腹足綱,陸生貝殼類。雌雄同體,在全世界所有的食用蝸牛品種的大家族中,屬佼佼者。 白玉蝸牛是我國的特種動物之一,具有特殊價值,特殊營養(yǎng),特異風味,特別用途,肉質肥厚,營養(yǎng)豐富,高蛋白,低脂肪,富有20多種氨基酸,也是宇航員和運動員的滋補品。
它屬于瑪瑙蝸牛的變異品種。其特異之處在于頭、頸、足的肌肉光色不同,但在形態(tài)和生活習慣上則與褐云瑪瑙蝸牛沒有區(qū)別,養(yǎng)殖方法也基本相同,只是養(yǎng)殖時對衛(wèi)生條件要求高一些,而且其外銷經濟價值也高一些
噴水調溫 夏季“通風”頻繁常導致飼養(yǎng)間內空氣濕度的下降,所以一般要于每次“通風”時用噴霧器給池壁及地面噴水,每天噴1—2次使室內空氣相對濕度維持在85-90%,飼養(yǎng)土濕度維持在40%。在養(yǎng)殖期間要經常觀察蝸牛的活動情況,如發(fā)現(xiàn)螺殼乳白則是濕度過低;螺殼濕淋淋的則表明濕度大了;發(fā)現(xiàn)螺口出現(xiàn)粘液膜時可能是飼養(yǎng)上缺水所致;如蝸牛群集在池壁上夜間也不下來覓食表明飼養(yǎng)土太濕了。白玉蝸牛
通風降溫 我國夏季南北各地普遍高溫,白天氣溫多超過30℃,高者達35—40℃。白玉蝸牛生長發(fā)育的適宜溫度是25—28℃,且要求晝夜溫差不超過5℃。若溫度過高則導致夏眠,溫度過低蝸牛也停止攝食。所以采取靈活的降溫措施是夏天蝸牛飼養(yǎng)的重要工作。一般家庭養(yǎng)殖可采取早晚通風的辦法給飼養(yǎng)室降溫。具體做法是:當飼養(yǎng)室內的溫度達30℃以上,且據天氣預報以后幾日仍維持晴熱天氣時于每天早晨或傍晚打開門窗靠空氣對流使室內溫度降低,時間一般為30分鐘左右當溫度降至26℃左右時即可停止通風。若遇特殊的高溫天氣要適當增加通風次數(shù)及每日通風時間。連續(xù)陰雨天氣外界溫度較低則勿須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