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在中國歷史上源遠流長,據(jù)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算命或起于先秦,當古埃及人用紙草記事、古巴比倫人以泥版為書時,中國的古人劈竹成篾,削薄打磨、火烤編連,將鮮活的史實書于竹簡,傳遺后世。算命的起源大約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從出土的甲骨文大多是卜辭這一點可以得到印證,那時候的人們在舉行婚嫁、征伐、祭祀等重大事情之前,都會燒龜甲或演蓍草對該事進行虔誠的卜筮,借此判斷吉兇,這大抵是早期算命術的萌芽。到了周朝時期,周文王、周公等人在前人經(jīng)驗的基礎上整理成書,取名為《周易》,才把卜筮之術上升到理論層面。人們對命運的大膽探索及陰陽五行學說的確立是在春秋時期,再到東漢王充稟氣說的創(chuàng)立,使中國的命學理論有了明確的哲學根基,逐漸形成了一套有理論、有方法的卜卦算命系統(tǒng),之后則算命開始逐步得以發(fā)展,具體的發(fā)展過程比較漫長。
免費算命都是簡測,收費算命則是詳測。通常免費算命是一些程序,自己選擇相應的數(shù)據(jù)的就可以得到結果,內(nèi)容都比較范,不會具體到事;有一些論壇或是貼吧也有會真人免費算命的,一般都只是簡測,或是一些正在學習的人找一些人作為測試對象,就很難保證準確性了。收費算命則可以幫你詳細分析具體的事情,并給你相應的建議,避免或減少一些不好的事情發(fā)生。
算命是我國從古代流傳至今的一種傳統(tǒng)文化,我們所說的算命是民間俗稱,學術上的專業(yè)稱謂叫預測,研究算命的學術叫易學、也叫術數(shù)。由于其頗為深奧和神秘,加上人們對這門學問缺乏正確及深入的了解,便給了江湖術士招搖撞騙的機會,且社會上裝神弄鬼、招搖撞騙、故弄玄虛的“大師”泛濫,久而久之便使這門學問有了迷信色彩。
狹義的算命是指對人生辰八字即出生時間的推算預測,比如四柱八字、六柱預測;廣義的算命則涵蓋相術(看面相手相)、紫微斗數(shù)、奇門遁甲、八卦六爻等等,還有古代的占卜、筮法、青烏術等均屬于算命范疇。生活中我們平常所說的算命泛指四柱八字預測。算命作為一門探究人類命運的學問,不乏對其感興趣之人,有名的算命大師也有不少,唐代有李虛中、李淳風、袁天罡等,五代有徐居易,宋有徐子平、僧道洪,元有徐大升,明有劉伯溫,清有沈孝瞻、陳素庵,民國有韋千里、袁樹珊、任鐵樵,現(xiàn)代有邵偉華,李居明,秦陽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