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方便而縮短布線距離的方法,其接地電阻測量結果與實際值存在一定偏差;在大型接地網內部采用短線測量的方法,其測量結果完全違背測量的初衷。所以,這兩種接地電阻測量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接地電阻測試應遵循規(guī)范要求布線,嚴格按照GB/T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裝置檢測技術規(guī)范》要求,遵循其布線距離的要求。
布線時應明確這些概念:接地裝置對角線長度,接地裝置邊緣與電流極的距離,接地裝置邊緣與電壓極的距離,輔助極應布置在地網散流區(qū)之外。
測試接地電阻布線還應考慮其他因素對測量結果的影響,測試回路應盡量避開河流、湖泊;盡量遠離地下金屬管路和運行中的輸電線路,避免與之長段并行,與之交叉時垂直跨越;減小電流線與電位線之間的互感影響等,在今后的檢測工作中應盡量避免干擾因素對測量數據的影響,確保檢測數據的正確性和科學性。
一般建筑防雷檢測是多久一次?
答:防雷檢測普通建筑一般是一年一次,那些易燃易爆或者重要的建筑等是半年一次檢測。
根據《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20057-2010》的要求說明,對于普通三類建筑物設置引下線的要求如下:
一、利用建筑物鋼筋混凝土柱子或剪力墻內的兩根≥φ16或四根≥φ10主筋通長焊接或綁扎,引下線間距不大于25m,每根引下線與建筑物基礎底梁及基礎底板軸線上的上下兩層鋼筋內的兩根主筋可靠焊接;
二、沿建筑物四周的引下線在室外的地坪以上0.5m處預埋接地測試端子板,0.8m處預埋連接-40x4扁鋼,接地電阻不符合要求時,連接人工接地極。突出屋面的金屬物均與避雷帶可靠焊接,屋面接閃與人工接地裝置做鍍鋅處理,焊接處刷防腐漆;
三、有線電視信號由地下車庫弱電室自車庫穿金屬線槽引入。電纜金屬外皮、設備金屬外殼與接地裝置連接。
在實際檢測人員在對建筑物防雷裝置的引下線進行檢測時發(fā)現一些常見的問題,主要有:
一、一些建筑物未按照規(guī)范在地坪以上0.5m處預埋接地測試端子板或在0.8m處預埋連接-40x4扁鋼,給防雷檢測帶了不便,可能在基礎基地不良的狀況下設置人工接地體的難度會變得很大。
眾所周知,防雷檢測裝置有些是隱蔽工程,其中有些項目則需要通過計算得出結論。專業(yè)的防雷檢測結果和數值務必記錄清楚,便于整理。請被檢單位的有關負責人陪同檢測,則可以少走彎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有些防雷檢測如地網的做法、屏蔽的網格尺寸、墻內或地下接地體及其材料規(guī)格等。這就需要通過查看圖紙、詢問等方式來獲得有關情況。那么施工現場,防雷檢測裝置跟蹤檢測分哪幾個階段?
一、跟蹤檢測階段:在基礎接地體(樁、承臺、地梁)焊接完成、澆混凝土之前,應防雷檢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應檢查各樁筋間的等電位連接情況,一般要求每隔一定距離用箍筋與各樁筋焊接一次。自然接地體利用樁基礎接地時的連接工藝。自然接地體利用承臺、地梁接地時的連接工藝。首層板筋的連接工藝。有地下室的建筑物,防雷檢測施工到之前,對整體接地體進行一次接地電阻的測量。
二、跟蹤檢測第二階段:防雷檢測分層柱筋引下線、等電位連接環(huán)、外墻金屬門窗及玻璃幕墻等電位連接,及綁扎板筋焊接完成、澆筑混凝土之前,應檢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每層(或每隔一層)板筋的綁扎工藝。每層(或每隔一層)柱筋引下線焊接工藝。焊接完成的等電位連接環(huán)(含等電位連接環(huán)與外墻金屬門窗等電位相連接)玻璃幕墻等大的金屬物體的接地和等電位連接工藝。低壓配電、供水系統(tǒng)、煤氣管道等裝置的等電位連接情況。頂層綁扎板焊接和天面接閃網格焊接工藝。
三、跟蹤檢測第三階段:天面防雷檢測及其他金屬物體安裝焊接完成時,應檢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裙樓頂接閃桿(網、帶)安裝情況、焊接工藝。轉換層防雷檢測裝置安裝情況、焊接工藝。天面接閃桿、帶、網(暗敷的,在封裝前)安裝情況、焊接工藝。天面安裝的冷卻塔、廣告牌等金屬物體焊與防雷檢測裝置的等電位連接情況和安裝工藝。
四、跟蹤檢測第四階段:建筑物內部防雷檢測裝置設置和安裝完畢時,應檢測以下內容:總等電位端子板的材料規(guī)格、安裝工藝。局部等電位端子的材料規(guī)格、安裝工藝。不同防雷區(qū)界面處的等電位連接情況。低壓配電線路上安裝的電涌保護器的選型、安裝工藝、性能參數等。信號線路上安裝的電涌保護器的選型、安裝工藝、性能參數等。
綜上所述,在完成以上的防雷檢測結束后,在現場馬上寫出現場報告或下達隱患整改通知書的做法,有不少地方采用評價高的防雷檢測,這樣有利于隱患被盡快地整改。在建筑物防雷裝置跟蹤檢測中,主體工程防雷檢測,重點是檢測防雷引下線、等電位連接環(huán)、防側擊、預留等電位端子等設施的取材、安裝工藝、接地電阻等方面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規(guī)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