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缸中常出現(xiàn)的藻類有三類:藍藻、綠藻和黃綠藻。綠藻更是淡水水族缸中常見的藻類,而且種類極多,大多為絲狀。其及為耐陰,只要有一點光線即能生存。
雖然有不少去除水藻的方法,但尚無一種完美的方法,仍然是“預防為主,其次,綜合運用”的治藻方法。如果您的魚缸是一只沒有栽植大量水草的裸缸,清除藻類的方法就較簡單:
1魚缸不要讓陽光直射.
2控制魚只蜜度,適當減少魚的數(shù)量.
3減少魚餌的投放量.
4勤換水,但一次換水量不宜過多.
5將附在缸壁上的污垢及時清理掉.
6加強魚缸的過濾系統(tǒng),使之更有效率
這種缸要達到觀賞上較豐滿的感覺,放養(yǎng)魚只的密度常常會到達過濾器所能承受的上限,也就是說和魚類的比例接近失衡。維護這樣的魚缸,我們除每天喂食外,必須定期吸出缸底的殘餌和糞便(代替底棲動物和水草,底棲魚類如琵琶可以部分替代這一工作),較頻繁的換水以稀釋有害廢物(代替水草的功用,彌補的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沒有水草的幫助,生物過濾即使?jié)M負荷運轉也難以清除所有廢物),在水溫較高時還需要用氣泵打氣(代替水草制造氧氣的功能)。當然,放養(yǎng)的魚種也有很大關系,如果300L的缸里養(yǎng)一條龍魚,大可不必如此麻煩,只要每天撈出殘餌和糞便就可以了;但如果是養(yǎng)了一大群七彩,這些操作就成了幾乎每天必修的功課。
設置具有生化過濾器、底砂、大量水草、食藻蝦和少量魚只的“水草大型觀賞魚缸”這樣的缸里,除了浮游生物外,似乎所有主要元素都齊備,那么是否除了喂食就沒有事可做了呢?確實,這種水草生態(tài)大型觀賞魚缸的維護工作是較少的,但并不是說它就完備,其實這個系統(tǒng)各元素間的比例是嚴重失衡的--魚只太少,代謝的廢物很少,而水草、則相對過量,于是整個水體呈現(xiàn)“負營養(yǎng)化”,這對抑制藻類、促進魚只健康大有好處,但對水草和而言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它們會因營養(yǎng)不良而趨于衰弱,如果不及時干涉,整個系統(tǒng)會由于水草的凋亡而瓦解,辛苦創(chuàng)造的水族美景就不復存在了。于是我們添加各種肥料,添加二氧化碳,添加硝化……另外,由于缺乏食草動物(這是我們避免引入水草大型觀賞魚缸的),水草的生長不受控制,就需要我們定期的修剪,去除枯葉爛葉,截短長得過長的莖干,調整生長密度……
魚缸里的水會因魚類的糞便、食物殘渣、水草腐葉而受到污染。在人們想象中將水中看得見的懸浮物過濾掉,使水保持清澈透明就已達到目的,其實這僅僅只是過濾的初級功能,我們通常稱之為機械過濾?,F(xiàn)代的觀賞魚缸過濾應是同時具有機械過濾和生物過濾,有時還需要物理過濾。其中尤為重要的是生物過濾。所謂生物過濾,就是通過附著在濾材上的,將溶解在水中的有害物質分解或轉化為無害物質。物理過濾則是利用某些材料特有的吸附功能使水凈化。物理過濾只在特殊情況下短時間使用,如為了去除水中的剩余藥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