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法》對火災事故調查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公安部還發(fā)布了《火災事故調查規(guī)定》,對火災事故調查的職責任務、工作程序和方法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為客觀、公正、科學地認定火災原因提供技術支持,成立了公安部消防局天津火災物證鑒定中心和公安部消防局沈陽火災物證鑒定中心。公安部成立了火災事故調查專家組,由多個學科的專家組成。其主要任務是受公安部指派或經公安部同意,協(xié)助、指導各地及有關部門的火災事故調查工作,對火災原因提出鑒定意見;參與研究和制定火災事故調查工作的發(fā)展規(guī)劃、技術規(guī)范和標準;收集、研究國內外火災事故調查信息;接受火災事故調查技術咨詢、培訓等。
中國古代的消防,作為社會治安的一個方面,沒有獨立分離出來設置專門的機構。從漢代中央管理機構的“二千石曹尚書”和京城的“執(zhí)金吾”開始,均“主水火盜賊”,或“司非常水炎”、“擒討奸猾”。消防機構同治安機構始終在一起,也就是水火盜賊不分家。這種始終一體的治安消防體制直到社會分工已相當細化的今天,盡管我國的消防治理已有相當獨立的管理范圍,但就國家體制而言,消防治理同維護社會治安的各項工作仍由公安部門統(tǒng)一管理,這是中國的一種歷史傳統(tǒng)。 西漢長安“每街一亭”,設有16個街亭;東漢洛陽城內二十四街,共有24個街亭。這種需內的街亭,又稱都亭。唐代京師長安,沒有亭,卻建有“武候鋪”的治安消防組織,分布各個城市和坊里。這種“武候鋪”,大城門100人,大坊30人;小城門20人,小坊5人。受左右金吾下屬左右翊府領導。在全城形成一個治安消防網絡系統(tǒng)。北宋開封“每坊三百步有軍巡鋪一所,鋪兵五人”,顯然是唐代“武候鋪”制度的繼承和發(fā)展。元化的正史中未見有“軍巡鋪“的記載,但在《馬可波羅游記中》卻有與軍巡鋪完體相同的“遮蔭哨所”。而明朝內外皇城則設有“紅鋪”112外,每鋪官軍10人。這些雖然各異,但它們都是城市基層的治安消防機構,相當于今天的公安派出所或警亭。
干粉滅火劑滅電器類火災被世界公認是有效的手段之一,脈沖超細干粉自動滅火裝置可用于撲救可燃氣體和可燃液體壓力噴射式火災,各種電器類火災和可燃固體火災。脈沖超細干粉自動滅火裝置在通訊基站中的配置,主要根據保護場所的火災性狀,可燃物的分布狀況進行性能化設計。脈沖超細干粉自動滅火本身能實現自動啟動,不需要另加火災探測報警設備,系統(tǒng)結構簡單,設備品種少,可靠性高。滅火裝置布置在保護對象的頂部即可。無需像傳統(tǒng)自動滅火設備那樣,每年進行維護保養(yǎng)。一旦起火即可在時間迅速將火撲滅,在無人職守的重要場所,安裝自動滅火系統(tǒng)是十分必要的,脈沖超細干粉自動滅火裝置是一種有效低廉的滅火技防手段。
消防產品是涉及人身財產的產品,根據有關法律規(guī)定,參照國際通行做法,對各種消防產品制訂了市場準入制度。進入中國市場的國內外消防產品都應遵守市場準入制度。目前中國對消防車、火災報警設備、消防水帶、自動噴水滅火設備等4類12種產品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3C)制度;對防火門、滅火器等9類53種產品實施型式認可制度;其它消防產品實施強制檢驗制度。公安部消防產品合格評定中心目前具體承擔強制性產品認證、型式認可及準入制度的評價工作,四個消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承擔強制檢驗工作。即:國家固定滅火系統(tǒng)和耐火構件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國家消防裝備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國家消防電子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國家防火建筑材料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