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黃銅的用途極為廣泛如水箱帶、供排水管、獎章、波紋管、蛇形管、冷凝管、彈殼及各種形狀復雜的沖制品、小五金件等。隨著鋅含量的增加從H63到H59,它們均能很好地承受熱態(tài)加工,多用于機械及電器的各種零件、沖壓件及樂器等處。
為了提高黃銅的耐蝕性、強度、硬度和切削性等,在銅-鋅合金中加入少量(一般為1%~2%,少數(shù)達3%~4%,極個別的達5%~6%)錫、鋁、錳、鐵、硅、鎳、鉛等元素,構成三元、四元、甚至五元合金,即為復雜黃銅,亦稱特殊黃銅。
銅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耐腐蝕性和延展性等物理化學特性。導電性能和導熱性能僅次于銀,純銅可拉成很細的銅絲,制成很薄的銅箔。純銅的新鮮斷面是玫瑰紅色的,但表面形成氧化銅膜后,外觀呈紫紅色,故常稱紫銅。
銅是人類早使用的金屬。早在史前時代,人們就開始采掘露天銅礦,并用獲取的銅制造武器、式具和其他器皿,銅的使用對早期人類文明的進步影響深遠。銅是一種存在于地殼和海洋中的金屬。銅在地殼中的含量約為0.01%,在個別銅礦床中,銅的含量可以達到3-5%。自然界中的銅,多數(shù)以化合物即銅礦物存在。銅礦物與其他礦物聚合成銅礦石,開采出來的銅礦石,經(jīng)過選礦而成為含銅品位較高的銅精礦。
各種純銅廢料,主要包括銅材加工廠和銅加工制造廠產(chǎn)生的純銅的邊角料、切頭、廢次材、半成品、線材、廢品等;允許有報廢的純銅裸線和銅管等其它純銅制品,但不許有水垢、油污、涂層等;廢銅料中不允許含有任何雜質和銅合金,也不許含有毛絲、車屑、磨屑和厚度小于1 mm的銅板。其實他們都叫紫銅,不過市場交易比較多的那種叫做紫雜銅,銅含量在80%左右,還有黃銅也交易的比較多的廢金屬品種,一般的黃銅是59黃銅就是含純銅59%的,其余的成分以鋅為主,這種銅也叫做黃雜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