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加工方法按發(fā)泡方式的不同可分為模式法與擠出法。這種均勻封閉的空腔結構使EPS具有吸水性小,保溫性好,質量輕及較高的機械強度等特點。北歐在20世紀60年代后期開始將EPS用于土木工程。1971年挪威國家道路研究實驗室(NRRL)首次在FLOM大橋引道改造工程中用EPS代替1m厚普通填料,成功控制了橋頭段的不均勻沉降。因總體經濟和質量效果好,20世紀80年代用量迅速上升,瑞典、日本、荷蘭等國家已在公路項目中使用EPS。我國1995年在杭甬高速公路望童跨線橋橋頭路堤首次使用EPS。
EPS的密度由成形階段聚苯乙烯顆粒的膨脹倍數(shù)決定,一般介于10~45㎏/m3之間,作為工程中使用的EPS表觀密度一般在15~30㎏/m3。目前在道路工程中用作輕質填料的EPS密度為20㎏/m3,為普通道路填料的1%~2%。密度是EPS的一個重要指標,其各項力學性能幾乎都與它的密度成正比關系。
EPS自立性強,對高邊坡的穩(wěn)定十分有利。瑞典橋梁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主動、靜止側壓力系數(shù)分別為0和0.4,不必計算被動側壓力。由于EPS豎向受壓后產生側向壓力小,將EPS用于橋頭段路基填料,可大大減少橋臺的臺背土壓力,對橋臺穩(wěn)定十分有利。
EPS塊與砂的摩擦系數(shù)f,對于干燥砂f為0.58(密)~0.46(松),對濕砂f為0.52(密)~0.25(松);EPS塊與塊之間f在0.6~0.7范圍內。
由于橋頭(橋臺與路基交界處)位置的特殊性,路基填筑施工質量難于控制,并且橋臺與路堤結構的差異,使得在橋頭處容易產生不均勻沉降, 這對道路壽命、行車舒適性和性影響極大。減小或控制橋頭處的差異沉降是在軟基上修建路堤的難題。由于EPS自重極輕,將其用作橋頭處的填料,可有效地減小沉降差;同時因其自立性好,也可大幅減小路堤對橋臺的側向壓力,減小橋臺的側向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