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huán)再生。制作畫框、相框、鏡框的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再利用。隨著時間的推移,曾經那些美好的回憶就會逐漸的褪去,為了留住生活中的那些美好瞬間,不妨嘗試將封存已久的照片“框”起來,作為畫框墻,置于客廳、臥室。
那么中國畫裝裱的程序是怎樣的呢?一般是先用紙托裱在繪畫作品的背后,再用絞、絹、紙等鑲邊,然后安裝軸桿成版面。傳統(tǒng)的裝裱是多種多樣的,但其成品按形制可分為掛軸,手卷,冊頁三大類。原裱的繪畫不論畫心的大小、形狀、及裱后的用途,都只有托裱畫心、鑲覆、砑裝三個步驟。只是畫心的托裱是整個裝璜工藝中的重要工序。而舊書畫的重新裝裱則就相當困難了。首先要揭下舊畫心,清洗污霉,修補破洞等,再按新畫的裝裱過程重新裝裱。
外框裁切:將選擇好的畫框框條放置到裁切機上,按照要求的尺寸進行計量與裁切。在切線條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碰到外表,這樣做出來的畫框就會影響美觀
框角拼接:將裁切好45度的四根框條按順序對接好組裝成框。對接的過程中木線表面的平整,要做到嚴絲合縫。
裝裱的作用,在于將美好的事物長久的保存下來。就像西方的油畫,完成之后也要裝進精美的畫框,使其能夠達到更高的藝術美感。一幅完整的國畫,需要使其更為美觀,以及便于保存、流傳和收藏,是離不開裝裱的。裝裱的好壞,會直接影響作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