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地說是漢至魏晉時期的官印的統(tǒng)稱。印文與秦篆相比,更為整齊,結體平直方正,風格雄渾典重。西漢末手工業(yè)甚為發(fā)達,所以新莽時代,(“新”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為精美生動,漢代的印章藝術登峰造極,因而成為后世篆刻家學習的典范。兩漢官印以白文為多,皆為鑄造。只有少數(shù)軍中急用和給兄弟民族的官印鑿而不鑄,這在后面還要介紹。
(1) 圖章;(2) 圖章印出的痕跡
出處
(1)圖章。用作取信之物?!妒酚洝ば⑽浔炯o》:“官名更印章以五字?!薄逗鬂h書·公孫述傳》:“多刻天下牧守印章,備置公卿百官。”《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他﹞又慚次學到作畫游戲,勾股占驗,甚至鐫印章?!?魯迅 《書信集·致王冶秋》:“因為寄書要掛號,收信人須用印章的?!?
(2)圖章印出的痕跡。 明 陶宗儀 《輟耕錄·印章制度》:“古無押字,以印章為官職信令。”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中懸畫佛一軸……不署姓名,印章亦模糊不辨?!?/p>
制作手法
圓雕又稱立體雕,是藝術在雕件上的整體表現(xiàn),觀賞者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物體的各個側面。它要求雕刻者從前、后、左、右、上、中、下進行雕刻。由于圓雕作品極富立體感,生動、逼真、傳神,所以圓雕對石材的選擇要求比較嚴格,從長寬到厚薄都必須具備與實物相適當?shù)谋壤?,然后雕師們才按比例“打坯”?
制作程序
“打坯”是圓雕中的道程序,也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大型的圓雕作品,還需要先在泥土上“打坯”,竺修訂完“泥稿”后,再正式在石材上“打坯”。“打坯”的目的是確保雕品的各個部件能符合嚴格的比例要求,然后再動刀雕刻出生動傳神的作品。
圓雕一般從前方位“開雕”,同時要求特別注意作品的各個角度和方位的統(tǒng)一、和諧與融合,只有這樣,圓雕作品才經(jīng)得起觀賞者的“透視”。
有些用章人士往往有個誤區(qū),他們總是將機壓膠皮和水晶膠皮、原子印與滲透印混為一談,然而這幾種產(chǎn)品卻有很大的差別。
首先我們談一談水晶印與機壓膠皮印:機壓膠皮從制作工藝上比水晶膠皮要復雜得多,它采用的是耐腐耐磨耐高溫的原料,通過特殊液壓設備——熱壓機,高溫高壓制作而成;而水晶印采用的是感光凝膠,通過感光設備——水晶機的曝光,曬版制作而成。從耐用性來說,機壓膠皮比水晶膠皮要耐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