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鈉存在于許多哺乳動物組織器官的肥大細胞中,但由于國情不同,各國生產肝素鈉的主要提取物不同,歐美國家以牛肺為主,我國的生產線通常選用豬小腸粘膜。
肝素鈉在我國生產歷史悠久,其主要市場是出口創(chuàng)匯生化產品。通過粗肝素鈉產品的精細化生產而得。肝素鈉粗品的效價容易受到設備和工藝的影響,特別是操作人員的熟練程度和掌握這一工藝的能力,將直接體現在肝素鈉粗品的效價上,所以要想提煉成肝素鈉,就必須選擇優(yōu)質肝素鈉粗品。
粗肝素鈉產品是用清水仔細清洗新鮮豬肉腸,除去內外污垢和皮脂,然后磨成乳糜,攪拌,加入等量水,加入0.1%防腐劑拌勻而成。然后用少量稀堿溶液調節(jié)pH值至8≤9,再加入新鮮胰漿作為酶解劑,攪拌至40度左右,水解3h,加熱至47°50℃,加入少量豬胰漿,繼續(xù)水解4h,5h。離子交換吸附和真空干燥后,得到粗品肝素鈉。
將粗肝素鈉完全溶于2%氯化鈉溶液中,制得溶解度在8%左右的粗肝素鈉溶液。在這個過程中,溶液可以適當地加熱和溶解。上述材料在夜間用5mol/L氫氧化鈉溶液微調至pH=8.0-8.2,加熱至78-80度。次氧化操作的終點是每1億單位向紫紅色中加入0.15-0.2mol/L高錳酸鉀溶液,不褪色。當紅色剛剛褪去時,應加入少量飽和亞硫酸鈉溶液。等待上述液體適當冷卻。精濾一次,當濾液溫度降至36度時,再過濾一次,用少量飽和氫氧化鈉溶液調節(jié)pH=10.5-11.0,在充分攪拌下緩慢加入少量3%-5%過氧化氫溶液,25-27度二次氧化16-24小時,氧化過程結束。之后,用“過濾器”對物料進行過濾,用少量鹽酸將濾液調節(jié)至pH=5.8-6.5。加入體積為0.9倍的95%乙醇,在5-10度下沉淀24小時。
將上述沉淀物收集起來,溶于10%氯化鈉溶液中,再加入3~4倍的95%乙醇沉淀,收集沉淀物(乙醇用于回收,蒸餾,脫水后可循環(huán)應用)。沉淀經無水乙醇脫水、精制、丙酮脫水、精制、丙酮脫水、遠紅外真空(50-60度)干燥,得到肝素鈉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