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的習俗里,入殮的衣服和被子忌諱用緞子,因為"緞子"諧音"斷子",惟恐因為這個原因遭到斷子絕孫的惡報。人們的做法一般用綢子,"綢子"諧音是" 稠子",可以福佑后代多子多孫。殮衣又忌諱用皮毛制作。獸皮,雖然是難得的貴物,但是對于已經(jīng)死去的人沒有益處,留下來對生者倒還可以有用。還有一種說法是,用獸皮做被子的話,死者來世會轉(zhuǎn)生為獸類的。另外一種說法是從"全尸"考慮的,說是恐怕人尸與獸革混雜一處而不能辨別。殮衣還不能用帶"洋"字的布料,殮衣是給去世的人穿的,帶洋字的布料會使殮衣帶有"陽"的意思,對于在陰間的死者不好。
“大功"是輕于"齊缞"的喪服,是用熟麻布制作的,質(zhì)料比"齊缞"用料稍細。為伯叔父母、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姐妹,以及已嫁女為母親、伯叔父、兄弟服喪都要穿這種"大功"喪服。
輕的孝服是"緦麻",是用稍細的熟布做成的?,F(xiàn)在大多用漂白的布做成。稱為"漂孝"。凡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未嫁族姐妹,和外姓中為表兄弟、岳父母穿孝都用這個檔次。
可見傳統(tǒng)禮儀是根據(jù)喪服的質(zhì)料和穿喪服的時間長短,來體現(xiàn)血緣關系的尊與卑、親與疏的差異的。
舊時,民間還廣泛流傳著忌"重喪"得習俗。浙江一帶俗說"重喪"是指死者出生的年月日,與死者死時的時辰有干支重字。俗稱"月不清"。遇上這類情況,要舉行特殊的喪儀,往往是在三、五更蓋棺,抬至郊外。喪家不穿麻,不能哭,要等七日后,才呼號奔告親朋,然后再補喪禮。但是,在臺灣一帶,"重喪"卻是指某種葬埋忌日而言。俗說在某日葬埋便會犯重喪,亦即喪家還會再死人。當?shù)氐闹貑嗜諡椋阂辉录兹?、二月乙日、三月戊日、四月丙日、五月丁日,六月己日,七月庚日……十二月己日,依次類推。如果因為特殊事情不得不于重喪日安葬時,要采取一些儀式。符咒字,一般是正月、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書"六庚天刑"; 二月書"六卒天庭";四月書"六壬天牢"; 七月書"六甲天福";八月書"六乙天德"等。不過,每月書寫字樣的規(guī)定都不怎么嚴格,也有相互串寫的現(xiàn)象。但大體上就是這類字類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