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繡題材多為花鳥、走獸、山水、蟲魚、人物,除以古代名家畫作如蘇東坡的怪石叢條、鄭板橋的竹石、陳老蓮的人物等為粉本,又請當時名畫家設計繡稿,由刺繡工藝師加工再創(chuàng)造的一幅佳作。繡制流行圖案既有山水花鳥、博古、龍鳳、瓦文、古錢一類,又有民間傳說,如八仙過海、麻姑獻壽,吹簫引鳳、麒麟送子等,也有隱喻喜慶吉祥榮華富貴的喜鵲鬧梅、鴛鴦戲水、金玉滿堂、鳳穿牡丹等,富于濃郁地方特色的圖案如芙蓉鯉魚、竹林馬雞、山水熊貓花鳥人物等也深受東西方人青睞。
清朝中葉以后,蜀繡逐漸形成行業(yè)。道光年間,民間組織的三皇神會成立。這是一個由鋪、料、師組成的刺繡業(yè)的專門行會。這種正式垂版立行,建立行規(guī),確定專業(yè)分工,維持行業(yè)內部各方的利益,表明蜀繡已從家庭逐漸進入市場,形成廣為社會所需的規(guī)模生產。政府為提倡振興實業(yè),當時各縣官府均設"勸工局"以鼓勵蜀繡生產。勸工局下設刺繡科,專門管理蜀繡的生產和銷售。蜀繡中不少精品被指定為皇室貢品,而且的藝人還被授予“五品同知銜”的稱謂,極大地鼓勵了蜀繡的生產和制作。隨著蜀繡行會的成立,成都的蜀繡店鋪、作坊多達數十家,從業(yè)繡工也有1000余人。這一時期,刺繡產品開始由專業(yè)的設計師進行設計,產品逐漸劃分為穿貨、戲衣、燈彩三個行業(yè)。
畫面要求
1. 刺繡圖案:健康并具有美感。
2. 不得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合法圖案。
3. 刺繡內容:以繪畫類、攝影類、書法類及其他美術作品。主要表現為動物類素材、植物類素材、人物故事類素材、自然類素材、建筑類素材、器物類素材、文字類素材、幾何類素材等。
4. 日用品刺繡部分的畫面占繡品主體表達面不少于40%。
采用蜀繡傳統122種針法。分繡點和線條的針法、繡平面的針法、摻色和色的針法、車擰針類、覆蓋針類、纏繞針類、釘線類、施針類、拴針、補繡類、錦紋針類的針法等十二大類針法。
1. 繡點和線條類:以很細的線跡形成點子,常用于點綴花蕊等紋樣的繡法。
2. 繡平面類:以鋪針、蓋針、參針、暈針等針法來繡平面的繡法。
3. 摻色和色類:是指在一個顏色的繡面里摻入另一個顏色以形成顏色過渡的繡法。
4. 車擰針類:是一種利用“旋”、“轉”運針的方法來表達圓、曲線、曲面等彎曲形態(tài)的針法。
5. 覆蓋針類:用于繡人物臉、手等表現皮膚的暈色的繡法。
6. 纏繞針類:是一種針線相繞、結環(huán)成繡的繡法。
7. 釘線類:是指使用較粗的繡線在布面上盤出圖案,再另外用細線使用短平針將其垂直固定的繡法。
8. 施針類:是指施加于其他針法之上的針法,是裝飾畫繡中常用的針法。
9. 鱗甲繡法類:是繡鱗、羽類的針法。
10. 拴針類:是用來固結繡線的針法。
11. 補繡類:是把已繡好的繡片縫綴在底布上的一種繡法。
12. 錦紋針類:是指模仿織錦的紋樣和紗線肌理來表現花型的一種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