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的這個問題非常重要,這個問題不解決就會導(dǎo)致年輕的父母盲目報班,盲目追求學習成績,盲目攀比教育效果。幼兒教育應(yīng)該側(cè)重于同情心、同理心、好奇心。
,看重同情心,而非會背多少唐詩宋詞。嬰幼兒教育時期,由于個性的差異,有的孩子背誦唐詩宋詞比較多,如果你的孩子在數(shù)量上有點欠缺甚至有比較大的欠缺,都不要驚慌,因為同情心是一種與他人共情的考量,而不是學識的考量,只要孩子在感情上能夠與你共鳴,比如你高興他就高興,你假裝不高興他真的不高興等,在3歲之前就夠了,應(yīng)該沿著同情心的方向繼續(xù)開發(fā)。
第二,看重同理心,而非會講多少人文詞匯。3歲之后,進入幼兒園,學習的標準雖然提高了,但還沒有達到儲備知識的嚴謹要求,側(cè)重于同理心的培養(yǎng),讓他更多的懂得愛并傳遞愛,比如爸媽爺奶忙的時候他知道并提供幫助,小朋友之間能夠友好有愛等,著重培養(yǎng)其對事物道理的認同,并在言語和行動上表現(xiàn)出來的愛心,哪怕是一點點不起眼的小事,家長都應(yīng)該放大、肯定,促使其重復(fù)相同的愛心行動。
第三,看重好奇心,而非會懂多少小學知識。孩子上大班的年齡,雖然為上學做準備了,但是幼教就是幼教,小學就是小學,應(yīng)該為小學學習在生活、時間安排、規(guī)則秩序、學習興趣、上學愿望等方面做好準備,但是沒有必要在幼兒園大班就完成一年級的課程??此坪⒆佣藢W習會輕松一些,實則孩子懂了學習更沒有味道。
幼兒教育,指的是學齡前的這段時間,家庭和幼兒園孩子接受到的教育,有句話說的好,教育應(yīng)該是一扇窗,讓孩子看得見遠方;它也應(yīng)該是一束光,喚醒孩子對未來的期望。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的童年教育,可以說幾乎對一生的幸福和成就起關(guān)鍵作用。具體來說,幼兒教育包括下列幾項:
一、自信和信任他人的能力
有人說,愛自己的孩子,那是連母雞都會的事情,很悲哀的說,其實很多的家長并不會愛,不是不想而是不會。給孩子贊美給孩子擁抱,給孩子無窮的愛吧。只有當孩子從父母那里獲得了足夠的愛,今后他才有能力愛自己,才有信心去愛別人。一個人在人生頭幾年里得到的愛,會幫他抵御未來生活中的疾風和驟雨!
二、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力
孩子生下來面對的是一個他未知的世界,在成長過程中,耐心的引導(dǎo)孩子利用自己的能力和行動去探索這個世界,采取引導(dǎo)鼓勵的方法,而不是粗暴的干涉。
舉個簡單的例子,小孩有一段時間特別好奇,會做一些危險的事,比如拿菜刀,摸熱水等,家長越是禁止,他越想去,不然就嚎啕大哭。其實,有目的的讓他輕輕碰一下熱水瓶,告訴他很熱,比簡單禁止好多了。
三、和人相處的能力和界限
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據(jù)統(tǒng)計,只有30%不到。小朋友如何處理伙伴的沖突,和同齡人相處和愉快玩耍,也是需要學習的。
四、做事的專注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其實人與人的智商固然不是全然沒有差別,但是對于絕大多數(shù),都是普通人而已。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和毅力和學習習慣有很大關(guān)系。
就我個人看下來,很多人的成績并不是因為能力問題,而是習慣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