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機場開航,“刷臉”成熱點
2019年9月25日,大興機場正式投運。
東航等航空公司在大興機場首次推出了“刷臉”值機。在自助值機設備上,旅客可以直接通過“刷臉”進行選座、值機等操作。在登機口,旅客可以不用出示紙質登機牌,采用“刷臉”直接登機,給旅客出行帶來了全新體驗。
近期,從支付寶的“刷臉”支付到大興機場的“刷臉”登機,“刷臉”成為公眾熱門詞匯,刷臉背后到底應用了什么技術?刷臉和近年來熱門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詞匯有何關聯?
“刷臉”背后
“刷臉”是人臉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的俗稱,即通過人臉識別技術進行身份鑒定的過程?!八⒛槨奔夹g是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典型結合案例。
“刷臉”系統(tǒng)由人工智能、機器識別、機器學習等技術開發(fā)而成,是人工智能目前較為成熟的落地產品。
“刷臉”系統(tǒng)得以成熟、快速的發(fā)展,離不開背后大量人臉數據對其算法的訓練。“刷臉”系統(tǒng)通過預先學習成千上萬張人臉圖片,掌握認識和分辨人臉的基本規(guī)律,不斷訓練算法準確度,才得以實現商業(yè)化應用。可以說沒有大數據就沒有“刷臉”系統(tǒng)。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緊密結合
人工智能難脫離大數據
在人工智能時代,深度學習與大數據緊密相關。深度學習可以從大數據中挖掘出以往難以想象的有價值的數據、知識或規(guī)律。簡單來說,有足夠的數據作為深度學習的輸入,計算機就可以學會以往只有人類才能理解的概念或知識,然后再將這些概念或知識應用到之前從來沒有看見過的新數據上。
谷歌的圍棋程序AlphaGo已經達到了人類圍棋選手無法達到的境界,沒有人可以與之競爭,這是因為AlphaGo在不斷進行深度學習。AlphaGo不但從專業(yè)選手以往的數百萬份棋譜中學習,還可以從自己和自己的對弈棋譜中學習。
大數據挖掘少不了人工智能技術
大數據分為“結構化數據”與“非結構化數據”。
“結構化數據”是指企業(yè)的客戶信息、經營數據、銷售數據、庫存數據等,存儲于普通的數據庫之中,專指可作為數據庫進行管理的數據。
“非結構化數據”是數據結構不規(guī)則或不完整,沒有預定義的數據模型,不方便用數據庫二維邏輯表來表現的數據。包括所有格式的辦公文檔、文本、圖片、各類報表、圖像和音頻、視頻等。
目前,非結構化數據激增,這些復雜、海量的數據通常被稱為大數據。大數據的分析并不簡單。文本挖掘需要“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圖像與視頻解析需要“圖像解析技術”等,這些都屬于人工智能技術領域。因此,大數據挖掘離不開人工智能技術。
人工智能離不開大數據,大數據脫離了人工智能也將喪失意義,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推動IT業(yè)的快速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