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形式
常見的玻璃幕墻結構形式:隱框、半隱框、明框、點式、全玻璃等。
優(yōu)點
1、質量輕
在相同面積的比較下,玻璃幕墻的質量約為粉刷磚墻的1/10~1/12,是大理石、花崗巖飾面濕工法墻的1/15,是混凝土掛板的1/5~1/7。一般建筑,內、外墻的質量約為建筑物總重量的1/4~1/5。采用幕墻可大大的減輕建筑物的重量,從而減少基礎工程費用。
更高的性能。
4、更靈活方便快捷的施工技術。
5、更高的防水性能,延長了幕墻的壽命(從封閉式幕墻發(fā)展到開放式幕墻)。
6、環(huán)保節(jié)能(現今歐美建筑市場比較常用的為金屬裝飾保溫板,由經過彩色烤漆的鋁鋅合金雕花飾面、聚氨酯保溫層、玻璃纖維布復合而成;兼顧裝飾和保溫節(jié)能功能,面漆10-15年無褪色,整體使用壽命可達45年)。
根據用途
幕墻從用途上可分為:建筑幕墻、構件式建筑幕墻、單元式幕墻、玻璃幕墻、石材幕墻、金屬板幕墻、全玻幕墻、點支承玻璃幕墻等。 [3]
根據鑲嵌板
1、玻璃幕墻
(1)按玻璃類型分為:單片玻璃、膠合玻璃、中空玻璃。
(2)按玻璃安裝方式分為:全玻璃幕墻、玻璃磚幕墻、點接駁式玻璃幕墻。
全玻璃幕墻:吊掛式玻璃幕墻、座地式玻璃幕墻。
玻璃磚幕墻:框架式玻璃磚幕墻、填充式玻璃磚幕墻。
點接駁式玻璃幕墻: 拉桿式玻璃幕墻、拉索式玻璃幕墻、 桁架式玻璃幕墻。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建筑師設計理念“人性之于建筑”的提升,建筑物越來越向高層、、多功能方向發(fā)展。因此建筑幕墻產品也必然向高新技術和多功能的方向發(fā)展,才能適應人們日漸增強的環(huán)保節(jié)能意識,滿足市場對建筑幕墻功能的需求。
雙層幕墻或者通風幕墻作為比較流行的建筑外圍護結構,起源于北美,在歐洲獲得廣泛的應用。就換氣方式而言,可以將它分為兩大體系:內通風和外通風。內通風雙層幕墻的外層為封閉式結構,換氣在幕墻的兩層空間內進行,通常需要集中強制通風系統(tǒng)的配合才能進行與自然界的交換,達到最終效果。內通風雙層幕墻體系在意大利應用較多;外通風借助建筑外空氣,通過雙層幕墻的進風口和出風口合理組織氣流,直接與自然界形成交換,達到最終的效果。外通風雙層幕墻在德國、英國的應用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