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包括清洗劑、防銹劑、磷化液三大類。金屬表面處理技術(shù)分機械處理(如噴砂、拋光、高壓水沖洗等)與化學處理兩大類。至于涂料、電鍍等技術(shù)已獨立發(fā)展為一門金屬防腐蝕技術(shù),其所用的化學藥劑通常不包括在這里所指的金屬表面處理劑的范疇內(nèi)。
堿性清洗劑
主要有氫氧化鈉、碳酸鈉、硅酸鈉、磷酸鈉等,溶于水成為堿性清洗劑。它們的作用原理是能和油污中的脂肪酸甘油酯發(fā)生皂化作用形成初生皂,使油污成為水溶性的而被溶解去除。其中氫氧化鈉和碳酸鈉還有中和酸性污垢的作用。磷酸鈉、三聚磷酸鈉、六偏磷酸鈉等既具有清洗作用,又有抑制腐蝕的作用。硅酸鈉則有膠溶、分散等作用,清洗效果較好。堿性清洗劑由于價格較低、性、不易燃等原因,使用較為廣泛。但在使用堿性清洗劑時要注意被清洗金屬的材質(zhì),選擇適當?shù)膒H的堿液。此外,在使用堿性清洗劑時,通常加入表面活性劑構(gòu)成復合配方,以加強清洗作用。
羧酸的金屬皂的極性比相應的羧酸強,故防銹效果較好,但油溶性較小。且遇水會水解,在油中分散時安定性較差,有時從油中析出。③酯類,化學通式為RCOOR′。羊毛脂、蜂蠟是天然的酯類化合物,也是較好的金屬防銹封存材料。多元醇的酯類防銹效果很好,例如單油酸季戊四醇酯、山梨糖醇酐單油酸酯(斯盤-80),都是較好的金屬防銹劑,應用較為廣泛。
胺類,化學通式為R—NH2,例如十八胺等。但單純的胺類在礦物油中的防銹效果不夠好,而常用的是胺類和有機酸生成的胺鹽或其他復合物,如油酸十八烷胺、硬脂酸環(huán)己胺等。⑤硫、氮雜環(huán)化合物,系含硫或含氮的雜環(huán)及某些衍生物,也是較好的金屬防銹劑,例如咪唑啉的烷基磷酸酯鹽、苯并三氮唑和α-巰基苯并噻唑等。咪唑啉類可用于黑色金屬與有色金屬防銹,苯并三氮唑等則主要用于銅材等有色金屬防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