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錦是中國四川生產彩錦,已有兩千年的歷史。漢至三國時蜀郡(今四川成都一帶)所產特色錦的通稱。以經向彩條和彩條添花為特色。
蜀錦歷史悠久,秦漢末年已有大量生產,早期以多重經絲起花(經錦)為主。朱啟鈐《絲繡筆記》:“蓋春秋末時蜀未通中國,鄭、衛(wèi)、齊、魯無不產錦?!庇衷疲骸白允裢ㄖ性検挛鳚u,魏晉以來蜀錦勃興……”西漢時,蜀錦品種、花色甚多,用途很廣,行銷全國。
三國,蜀丞相諸葛亮把蠶桑生產放在重要位置,蜀錦在當時不僅是對外貿易的商品,而且也是軍費開支的來源?!短接[》引《諸葛亮集》:“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唯仰錦耳”。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蜀錦獲南洋博覽榮獲國際特等獎。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蜀錦獲在巴拿馬榮獲金獎。
宣統(tǒng)元年(1909年),蜀錦參加南洋勸業(yè)會展覽,博得國際好評,榮獲特等獎。
民國二十八年(1937年),蜀錦在美國紐約萬國博覽會上榮獲東方美人獎。
1980年,蜀錦月華錦、雨絲錦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紡織部產品獎。
1984年,蜀錦民族緞榮獲中國絲綢總公司優(yōu)質獎。
2006年,蜀錦織造技藝成為首批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9年9月,蜀錦經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審議批準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三國,蜀丞相諸葛亮把蠶桑生產放在重要位置,蜀錦在當時不僅是對外貿易的商品,而且也是軍費開支的來源?!短接[》引《諸葛亮集》:“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唯仰錦耳”。
唐代蜀錦技術有很大發(fā)展,遠銷到日本、波斯。唐代蜀錦保存到現(xiàn)代的有團花紋錦、赤獅鳳紋蜀江錦待多種,其圖案有團花、龜甲、格子、蓮花、對禽、對獸、斗羊、翔鳳、游鱗等。
北宋建立成都錦院,元明以來品種更多,應用更廣。宋元蜀錦十分精美,可從元《蜀錦譜》中窺見一斑。
清朝中葉以后,蜀繡逐漸形成行業(yè)。道光年間,民間組織的三皇神會成立。這是一個由鋪、料、師組成的刺繡業(yè)的專門行會。這種正式垂版立行,建立行規(guī),確定專業(yè)分工,維持行業(yè)內部各方的利益,表明蜀繡已從家庭逐漸進入市場,形成廣為社會所需的規(guī)模生產。政府為提倡振興實業(yè),當時各縣官府均設"勸工局"以鼓勵蜀繡生產。勸工局下設刺繡科,專門管理蜀繡的生產和銷售。蜀繡中不少精品被指定為皇室貢品,而且的藝人還被授予“五品同知銜”的稱謂,極大地鼓勵了蜀繡的生產和制作。隨著蜀繡行會的成立,成都的蜀繡店鋪、作坊多達數(shù)十家,從業(yè)繡工也有1000余人。這一時期,刺繡產品開始由專業(yè)的設計師進行設計,產品逐漸劃分為穿貨、戲衣、燈彩三個行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