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壓鑄模具表面處理新技術不斷涌現,但總的來說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大類:
(1)傳統(tǒng)熱處理工藝的改進技術;
(2)表面改性技術,包括表面熱擴滲處理、表面相變強化、電火花強化技術等;
(3)涂鍍技術,包括化學鍍等。
滲碳工藝應用于冷、熱作和塑料模具表面強化中,都能提高模具壽命。如3Cr2W8V鋼制的壓鑄模具,先滲碳、再經1140~1150℃淬火,550℃回火兩次,表面硬度可達HRC56~61,使壓鑄有色金屬及其合金的模具壽命提高1.8~3.0倍。進行滲碳處理時,主要的工藝方法有固體粉末滲碳、氣體滲碳、以及真空滲碳、離子滲碳和在滲碳氣氛中加入氮元素形成的碳氮共滲等。其中,真空滲碳和離子滲碳則是近20年來發(fā)展起來的技術,該技術具有滲速快、滲層均勻、碳濃度梯度平緩以及工件變形小等特點,將會在模具表面尤其是精密模具表面處理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國壓鑄模具行業(yè)發(fā)展迅速,總產量增長明顯,國產壓鑄模具總產量僅次于美國,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位,成為名符其實的壓鑄大國。能有如此成就主要源于我國憑借著得天獨厚的廣闊市場以及相對低廉的資源與勞動力優(yōu)勢,已非常明顯的性價比在國際壓鑄件貿易市場中占據著較大優(yōu)勢,根據形勢來看,未來我國壓鑄行業(yè)發(fā)展前景十分廣闊。
雖然我國的壓鑄模具在“十一五”期間有了重大的突破。但是其國際知名度排位仍然靠后,產量也日益攀升但是大多數壓鑄模具僅供于國內的需求。由于技術的制約使得質量難以突破,同時國內的一些大型需求企業(yè)也頻頻向國外的壓鑄模具企業(yè)伸出橄欖枝,嚴重的貿易逆差使得國內壓鑄企業(yè)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