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一直都存在著老茅臺酒回收的行業(yè),這個依賴于中國人口市場的龐大內(nèi)需,和多元文化的影響,國人的品味早已不僅僅局限于白酒的舉杯痛飲,茅臺酒的市場也依然廣泛,所以催生了回收的行業(yè)!
先跟大家講一講一瓶茅臺酒的價格如此之高是如何產(chǎn)生的,一瓶茅臺酒首先是在國外的酒莊或酒廠灌裝-然后出口給國內(nèi)代理商-代理商供貨給供銷商-供銷商在銷售給批發(fā)商-批發(fā)商接著銷售給各大專賣店和零售商-后才是到了消費者手中。這中間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商家都要賺取利潤而且賺的少了他們都不會干,后留給消費者給他們買單,而茅臺酒回收商的回收價格就是按照供銷商的拿貨價格來回收的,所以說茅臺酒回收的價格并不是空穴來風漫天要價的,希望各位讀者可以理解。
酒老不老看瓶底,回收茅臺有門道,正是因為茅臺出名,所以很多無良商家制造假的茅臺拿出來騙消費者,但其實懂茅臺的可以通過瓶底來辨別茅臺的真假,茅臺酒在中國也算是比較的白酒了,出口至國外的,一瓶至少得千把塊錢。
到了五十年代中后期,茅臺有了白瓷瓶的,但是瓶底露胎潔白細膩,胎釉相接自然協(xié)調(diào),瓶底足圈較窄,里面還上了釉?;厥彰┡_酒五十年代早期的茅臺因為技術問題,瓶子要分三節(jié)燒制然后拼接,俗稱三截瓶,所以那個時候的瓶底也是非常粗糙,底足一周寬窄不一,是灰白色。
六十年代的茅臺是土陶瓶,瓶底的里面上釉,但也只是隨便畫畫,瓶底足是不上釉的。同期白瓷瓶的茅臺,瓶底的內(nèi)平面是和底足平行的,可以獨立站立,底足也變小變細了。
70年代的茅臺瓶就是白玻璃型的,又像玻璃又像白陶瓷。茅臺瓶底重要的是瓶底的鑄瓶線,將瓶底底足劃分為內(nèi)外二個圓。對稱部位兩邊與瓶側(cè)二道瓶線相連。這是當時鑄造玻璃瓶時留下的痕跡,是無法仿制的,可以憑借這個辨別茅臺真?zhèn)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