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流分析(moldflow)這個概念源自與臺灣那邊的叫法,實際上就是指運用數據模擬軟件,通過電腦完成注塑成型的模擬仿真,模擬模具注塑的過程,得出一些數據結果,通過這些結果對模具的方案可行性進行評估,完善模具設計方案及產品設計方案,塑膠模具常用軟件有Moldflow、Moldex3D等,而鋁合金壓鑄比較常見的有PROCAST、FLOW3D等。
MOLDFLOW是由此領域的先驅 Mr. Colin Austin在澳洲墨爾本創(chuàng)立,早期(1970~)只有簡單的2D流動分析功能,并僅能提供數據透過越洋電話對客戶服務,但這對當時的技術層次來說仍有相當的幫助﹔之后開發(fā)各階段分析模塊, 逐步建立今日完整的分析功能。
同一年代﹐美國Cornell大學也成立了CIMP研究項目,由華裔教授Dr.K.K.Wang所領導﹐針對塑料射出加工做系統(tǒng)理論研討,產品名為C-MOLD。 自1980年代起,隨著理論基礎日趨完備,數值計算與計算機設備的發(fā)展迅速,眾多同類型的CAE軟件漸漸在各國出現﹐功能也不再局限于流動現象探討。約1985年工研院也曾有過相似研發(fā),1990年張榮語老師于國立清華大學化工系CAE研究室開始研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