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表面油污中的動植物油( 主要成分是硬脂酸) ,與金屬脫脂劑中的堿或堿性鹽如氫氧化鈉磷酸三鈉等發(fā)生皂化反應生成硬脂酸鈉和甘油,油脂被充分溶解進入堿性溶液,達到工件表面除油目的
金屬脫脂劑中常含有大量乳化劑等表面活性物質(zhì),易于吸附在工件表面的油污與溶液的兩相界面上,乳化劑分子中的憎水基團對油污具有較強的親形成水包油的乳液小微粒,使得油污脫離金屬表面,達到油污溶解和除油的效果
皂化與乳化作用是主要從油污表面逐步進行的,要使堿性溶液浸透到油脂內(nèi)部,達到潤潤工件表面,達到增進脫脂除油的效果和表面高度清潔的效果,這就是表面活性劑的浸透作用(潤濕作用) 通過表面浸潤作用,可以使皂化和乳化清除油污后金屬表面,進一步溶解,達到表面高度清潔,對精密部件水基除油劑而言,清洗劑的質(zhì)量優(yōu)良性能主要體現(xiàn)在表面活性劑的浸潤作用方面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