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蟲夏草是我國傳統(tǒng)的名貴藥材,分布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肅、云南等地,具有特殊的藥理作用和功效。冬蟲夏草又叫蟲草,是蟲和草結合在一起形成的,冬天是蟲子,夏天從蟲子里長出草來。
由于蟲草蝙蝠蛾主要生長于海拔3000一5000米的高寒草甸地帶,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所以像這種“霉菌侵襲幼蟲”的現象,在自然界其實是“小概率”事件,而只有特定的“菌”感染特定的“幼蟲”并生長出來的草才具有特定的藥用價值。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以及對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野生的蟲草也越來越少。有數據表明:上世紀80年代,一個成年人一個月可采蟲草2—3斤,而現在,一個成年人一個月多只能采到半斤,冬蟲夏草的資源也趨于枯竭。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媒體會不斷出現“草比金貴”、“一公斤蟲草抵一輛寶馬”的報道出現。
在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看來,冬蟲夏草是一種滋補強壯藥,其味甘,性平,入肺經、腎經,具有益肺腎、止咳嗽、補虛損、益精氣的功能,主要用于治肺腎兩虛、精氣不足、咳嗽、虛喘、勞嗽咯血、陽痿遺精、自汗盜汗(注:自汗指不論睡著還是清醒時,無端出汗;盜汗指睡著出汗,醒來汗止)、腰膝酸痛等癥。又因其性平力緩,能平補陰陽,為中老年體衰、病后體弱、產后體虛者的藥食調補佳品。
既然蟲草有這么大的藥用價值,而自然界又那么少,那么是否可以進行人工開發(fā)呢?答案是肯定的,目前業(yè)界內主要有以下三種方法或途徑:
1、人工培育“冬蟲夏草”:理論上說,像感染幼蟲的現象,在實驗室里其實是很容易實現的:只要模擬蟲草蝙蝠蛾的生活環(huán)境,然后直接在幼蟲蟲體上接種特定菌株。但是,這僅于小規(guī)模實驗。如果規(guī)模化生產,就會有很多技術問題。后面將簡單介紹。
2、蟲草菌絲體培養(yǎng)物。就是直接分離蟲草菌的菌株,人工培養(yǎng),獲得產物,進而進行人工開發(fā),市場上也多稱為“人工冬蟲夏草”。
3、尋找與冬蟲夏草藥用功能相同的替代品,如蛹蟲草,又稱北冬蟲夏草,也是一種珍貴的藥用菌。用大米、蠶蛹為主要原料生產的蛹蟲草子實體每公斤價在600—800元左右,用蠶蛹生產出的蛹和子座為一體的蛹蟲草每公斤價價在1000—1500元左右,價格比蟲草要低很多。